成功教育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2023-11-24 21:43:06)
 
 
 
 
 
 
 
 
仔细想想,教育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明确地讲,密码就在成功的家庭教育里,钥匙就在脚踏实地,称职认真的父母手中。
我以为,成功的孩子一定有他的三好人生做铺垫:好父母打下你坚实的根基,好老师指点你前进的方向,好领导扶持你跨上战马。孩子的成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然而,好父母永远排在第一位,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功教育之根本,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班上曾经有一位外地的学生,说是外地,只是离市区远一点而已。初一就来到了名校,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身边常有一两位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一天高高兴兴地学习,生活。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就认真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发现一个小秘密,他有一位特别爱笑,认真负责的父亲,每到周六早上,这位父亲就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到学校,把孩子接到了自己临时租住的一个小房间,嘘寒问暖,带上孩子到附近的景点转一转,问东问西,问小问大,详细了解孩子上一周在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班级里形形色色的故事等等,如果发现孩子有偏激的言论或者不正确的看法,就会跟孩子耐心讨论一番,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正确引导孩子思想健康,行为端正,并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
每一次一两天短暂的亲情交流结束,当他快要回去上班的时候,就爬在儿子的额头上亲上一口:“儿子,表现不错,本周继续努力,我周末再来看你”。然后父子作别,新的一周重新开始。有一次,孩子说学生食堂里的饭不好吃,想在外面去吃,他就赶回学校,连续陪孩子吃了一两天学校食堂。他明确地给孩子说:“你们学校的食堂还真不错,我发现你主要是不会选择,也不注意热冷,这样一来再好吃的都变成不可口了,你目前还有必要增长一点生活饮食的智慧,人家那麽多的同学都能在这个食堂吃,你为什么不能吃?外面的食品再好,你就是吃了也未必放心啊!”后来,这个孩子从初一到高中,一直坚持在学生食堂吃饭,风雨无阻,平静读书,享受学习。我想,不是孩子不懂事,因为父亲讲的真是有道理。
我不想对这位父亲多加评议,你也一定会领略到这位父亲的过人之处。后来,这个孩子中考名列前茅,高考考到了浙江大学本硕连读。我想这个孩子的成功绝对离不开父亲相濡以沫的舐犊情深,更离不开父亲朝朝夕夕的人生指引。
我还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学生,他动手能力特别强,无论是作业,劳动任务,班级其他管理任务等,他都能在第一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从不拖沓,没有过不交作业的历史。有一次家长会的时候,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深切讲述一下孩子优秀品质形成的过程,结果让所有的家长赞不绝口,自叹不如,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带动了一大批家长的学习热。原来,在孩子小学低段的时候,学习任务少,她就经常跟孩子一起比赛写字,一起比赛卫生整理,一起比赛查字典,一起来打扫卫生等,时间一长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快就上身了,经常劳动的孩子就会爱上劳动。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孩子有一些字不会,她就让孩子自己来查字典,并且做好标记,下一次肯定要记得住,不断地进行积累,遇到不会的英语单词,也是让孩子查词典做上标记,就这样,一步一步给孩子的自觉学习建立起根基性的动力。后来孩子的动手能力就稳定起来了。她深情地说:“我也带着他去了一些培训班,孩子听课,我也跟着听课,回去跟他一起讨论,一起做题,积累了好多知识,我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虽然没有大的作为,却实实在在的陪伴着孩子一起前进。我给孩子的优秀标准就是,你的作业多优秀,你就有多优秀!”,这就是这一位家长指导孩子的成功秘诀。
我其实早已经把她给孩子指定的优秀标准作为我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也成了我几十年带班代课的秘诀。从这位母亲那里,我明白,孩子的成功不是天生的,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位好老师。与此同时,我也读过一篇文章《向犹太人学教育》,深受启发,我们就应该像这位母亲一样,有犹太人搞教育的那种用心,耐心,决心,恒心和关心。
学生的个性有差异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千差万别。走出学校之后,我的教学经历中,还带过一名这样的学生。自觉性超强,自制力也特别好,学习能力也非同凡响,因为要参加升学一类的高级选拔赛,家长委托我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强化,力求达到更高的标准。父母亲给我的说法是,高标准,严要求,珍惜时间,全面发展。
据此要求,我们定制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可行性计划,研讨同意后,开始实施。
这个学生名不虚传,接受能力很强,作业自觉性高,每一项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老师也都特别喜欢和关心这个学生。就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前来看看孩子的变化和发展,但是每一次家长都不来,他们说,孩子也给他们反映,老师们的水平都很高,班主任也特别负责任,我们充分信任你们,请你代表我们家长向所有的老师表示感谢,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谢谢你们!可以说,连续邀请了好几次,他们都不来,其实并不是不想来,他们说:“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独立性很强,自觉性也可以,他之前很少出门,这一次出远门学习,刚好可以检验一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能跟得上,我们如果去得多了,自然就会让他在学习上分心分神,甚至还会动摇他的意志力,弄不好他要回来怎么办,这不就半途而废了吗?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男孩子就要让他多锻炼锻炼,当他真正在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少去打扰他,这样才会更加激发他的决心和意志。”
听了家长一席话 ,我被他的远见卓识所折服。这个学生整整接受了七个月的培养提升,第一次考试就被名校所录取,父母亲很愉悦,我们也很高兴,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合作非常默契 ,珠联璧合,给孩子的成功铺就了一条灿烂无比的辉煌之路。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父母亲都是国家级运动员的出身,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过硬,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式独树一帜,也令我大开眼界,然而这只是成功的个例,孩子底子好,家长只是采用了一个大胆而又开放,以放代收的策略而已。
在教育的殿堂里,有的孩子需要陪伴,有的孩子需要放手,家长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用一句有名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再恰当不过。为什么许多家长“不识孩子真面目”,我想“只缘不在此心中”,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扪心试问:十分耕耘。收获几何?可见,任何一位孩子的成功是离不开父母默默奉献的。
借用诗歌《红烛》里的一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送给天底下正在培养儿女的父母亲,借以勉励。
教育是国家的千秋功业,只许成功;教育千家万户的重中之重,不许失败。
孩子是国和家的未来,是国和家的栋梁,家庭和学校必须要密切合作,立体合作,多元合作,强强合作,家庭与学校必须心连心,心暖心,心贴心,才能完成教育教学这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使命。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不是万能的,教师也没有三头六臂,保姆更不会十全十美。我们作为家长,岂能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和责任,简单而又生硬地交给学校和老师?我们要知道,教育成功的密码永远在于成功的家庭教育里,因为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叶 ,根深才能叶茂。
从家庭教育这里,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而且要认识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