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论语》是一部行为准则,那么《孟子》就是中国人的心理指南。孟子一生都在探索“心性”
两个字,一如他自己所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林语堂在《需说才志气欲》中写道:“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孟子一身都是英俊
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
心路即是修行。《孟子》中提及的四颗心,便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1、恻隐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便出自孟子。在孟子看来,一个人的恻隐之心,就是
他灵魂深处最大的善。因为,恻隐之心是引导一个人向善的途径。心中有善,才会同情,而真诚的同情
耽给予弱者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助人者,人助之。恻隐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性不再冰冷,让人间更有情味。
2、羞耻心:正所谓:“知耻而为人,知耻而后勇。” 不知耻只会让自己堕落,知耻则会让人获得
重新出发的勇气。 在孟子看来,羞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只有知耻,才能反省,才能改进,
才能成功。没有羞耻心的人,就失去了为人的基准,而懂得以羞耻心自我勉励的人,才是内心真正强大
的人。
赶快丢掉心中那不可一世的糊涂与骄傲吧!要明白,唯有知耻,方能远辱。
3、辞让心:辞让心,便是做人要懂礼仪,明事理,晓进退。
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只有懂得辞让之心,才能做到谦逊待人,不失其福。
教育家徐特立说:世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就就会吃亏。“人生要想获得成就,不仅要懂得
吃苦,也要懂得吃亏。与其争得面红耳赤、两败俱伤,倒不如学会辞让,留点情面,利人利己。![[转载]孟子:人活一世,修好四颗心! [转载]孟子:人活一世,修好四颗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是非心:孟子曾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于如何辨别是非,孟子也给出了答案:”兼听
则明,偏信则暗。管仲曾言:“不审不聪则谬,不察不明则过。”为人处世,首要之事便是明辩是非。
可是非不像黑白般分明。因此在是非对错面前,我们应该明目警神,理性分辨。
在做出结论前,多听,多看,多用心思考,不以单一标准去衡量是非,便是最好的明辨之道。
唯依道而行,方得圆满人生。
《孟子集注》中有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而其中必修的一门功课,便是修心。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拂拭心中尘埃的过程。
修一颗恻隐心,分享自己的善良;
修一颗羞耻心,要守做人的底线;
修一颗辞让心,收获他人的认同;
修一颗是非心,看清人生的方向。
唯有如此,才能完善人格,光明己心。与大家共勉。
文图摘抄 十点读书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