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乒乓球社团课程纲要
(2015-01-12 14:50:4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研活动 |
北城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乒乓球社团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
快乐乒乓——乒乓球 |
设计者 |
王洪利 |
||
适用年级 |
3、4年级 |
总课时 |
30课时 |
学校 |
北城实验小学 |
课程目标 |
1、多了解一些乒乓球的常识,认识乒乓球在体育中,特别是在中国体育中的重要性(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乒乓球比赛的能力。 2、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乒乓球技术练习,并达到健身的目的,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能力,提高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 3、能通过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练习,使学生的乒乓球素质、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能够在乒乓球的运动中享受的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陶冶学生的情操。 5、能够在乒乓球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个人、集体团队的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学习主题 |
第二阶段(第9周—第12周):学习并掌握乒乓球的正确握拍姿势、上旋发球、下旋发球等基本发球方法; 第三阶段(第13周—第15周):学习乒乓球的基本打法,进行接球、脚步移动训练,不断曾强大、小队员的基本功; |
||||
活动方式 |
1、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3) (4)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争取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各种类型的乒乓球比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并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 |
||||
课程评价 |
(一)评价的内容 1、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现有的水平,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 2、学生是否对乒乓球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觉地参加乒乓球训练。 3、学生是否了解了乒乓球的基本常识,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学生掌握的乒乓球技能是否提高,能否评价乒乓球比赛。 (二)评价的方式 (1)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 (2)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3)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4)教师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等第,等次为“优秀、良好、合格、努力”四档。 |
||||
实施条件 |
班级规模:36人 教学场地:室外乒乓球场 教学准备:乒乓球若干、乒乓球拍一只 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一套 |
社团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每周三、五下午课外活动
活动地点:室外乒乓球场
活动具体安排:(见课程纲要学习主题)
快乐乒乓社团学生名单:
三一:王劭涵
三三:庄荣祖
三五:林佳豪
四一:吝家豪
四三:赵瀚宇
四五:蔺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