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2012-12-14 09:59: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随笔

一、首先明确小班阶段是常规教育的重要时期。

1.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2.小班幼儿入园后由于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要容易得多。

3.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会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幼儿是做好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必要前提。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尽相同。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可能什么也不会做,有的可能乐于助人,有的可能大方、活泼,有的可能胆怯、孤僻……因此,教师要迅速了解班上每个幼儿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三、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

1、小班幼儿生活规则意识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

小班幼儿正是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2、与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

家庭是幼儿的摇篮,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老师的做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请求家长配合,在家中请家长的要求与学校同步,并能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使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时制止不良苗头。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开辟家长园地,建立家园联系册,每月进行书面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长来园看半日活动;走访每个家庭,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通过密切家园联系,达到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孩子是长期坚持的事,作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在不断的、长期的、重复的坚持中,幼儿将获得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以及良好的规则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