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膺世界最高琉璃塔的飞虹塔——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七)
标签:
旅游山西广胜寺 |
分类: 国内游记 |
广胜寺的11座殿堂中,飞虹塔是知名度最高的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塔内中空,底层供佛,为中国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塔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另外三座名塔是河南嵩岳寺塔、山西应县木塔、云南千寻塔)。塔内有之字形踏道,可以攀登到塔顶。央视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扫塔辩奇冤》那集唐僧扫塔的情节曾在这里取外景。但是由于安全原因,现在不许可游客进塔,只能在塔外参观。
飞虹塔建在高约1米的矩形石砌台基上,台基四边建有花墙,成为环绕飞虹塔的院中院,俗称塔院。这座雕刻精美的垂花门楼是塔院南门。
塔院门的门楣处挂爱新觉罗.溥杰题写的“广胜寺”匾额。
塔院内展示的飞虹塔世界纪录认证证书。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塔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据有关文献介绍,飞虹塔始建于东汉,原名阿育王塔,后来因年久失修坍塌。明正德十年(1515年),广胜寺达连和尚开始在原址兴建新塔;前后历时12年,新塔建成。因达连和尚法号飞虹,遂命名为飞虹塔。明天启二年(1622年),飞虹塔增建底层回廊,并在塔外壁镶嵌琉璃构件加以装饰。其后,飞虹塔的结构和外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飞虹塔平面呈正八边形,13层,高47.31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塔体犹如刺向青天的一柄利锥。十字歇山顶的双层门楼将塔身与围廊联成整体,犹如承载塔身的龟形塔基。这是在飞虹塔东南侧拍的照片,因为是下午时分,拍照逆光。
这是在飞虹塔西北侧拍的照片,避免了逆光问题,但是看不到塔前的门楼。各层檐角均挂有风铃,微风吹拂下发出了悦耳的铃声。
塔身由青砖砌成,二层以上外表全部镶嵌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构件,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各层皆有琉璃出檐,琉璃仿木构斗拱与莲瓣隔层相间,檐下俱施琉璃花罩和垂莲柱,以及屋宇、楼阁、亭台、角柱、佛龛、花卉、人物、翔凤、狮、象等琉璃构件,一层一组图案,各有各的故事;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制做精巧,色彩绚丽。无愧为全国的琉璃塔之首。
一至三层的雕塑图案最为精美,用现在时髦的词叫做“惊艳”。(下图做了增色处理)
塔身第一层,各面均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小门楼,上下左右镶嵌飞龙、牡丹、垂花柱等。
塔身第二层,东、西、南、北四面施券拱门,各面核心人物是身着铠甲的四大天王。左右两侧装饰有团龙雕塑或协侍雕塑。
塔身第三层设环塔平台一周,施琉璃勾栏、望柱,各面当中位置设尖拱壁龛,平台上有佛、菩萨、天王、弟子、金刚琉璃塑像。
从第四层开始,各层各面的壁雕相对简约,各面均砌筑有佛龛、门洞和枋心,内置佛、菩萨、童子像等。门洞两侧镶嵌琉璃盘龙、宝珠等饰物。
飞虹塔各层的人物栩栩如生,表情传神;身上的铠甲、衣物上皱褶,龙的鳞片、鸟的羽毛、层檐下的斗拱、瓦当、垂花柱、雀替板,无一不精。
当年的琉璃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璀璨夺目、巧夺天工的琉璃塔,也留下一座传承中华文化、体现工匠精神的历史丰碑。
附录:飞虹塔的外形如此多姿多彩,里面是什么样子?我对此非常好奇。但是因为安全原因,游客不得登塔,所以无法通过自身经历找到问题的答案,只能通网络寻找。我在“马蜂窝”网站中看到网友“江中牧羊”写的游记,文中详细介绍了飞虹塔里面的情景,解惑了我好奇,特节选转载如下(加粗文字为转载内容)。
塔内第一层是八角柱体回廊。人们常说的转塔,就是在这里。
一进塔,门的右手边有一楼梯通往第二层。从这个门可以进入塔内,塔内有转折攀登的梯道,直通塔的十层。现在塔的二层以上不对外开放,且有僧人看护,不让上去参观。如果想进去参观,跟门口的僧人打招呼,表明化缘的心愿。因为佛家也需要衣食住行,也得参佛拜佛。很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施主做一些好事,所以,你的心诚最重要,当然大方更是不可或缺。曾经有心诚志坚的女施主,坚决要扫佛塔,不顾危险,贸然爬到十层楼顶终偿所愿。
从小门进入佛塔内部的甬道。
塔内供奉的释迦铜佛。
塔顶的琉璃藻井分外壮丽。
塔内有砖梯可上下,阶梯高度为60公分,宽只有10余公分,而且是旋转往上,登上一级,急转身便可踏上另一级的台阶。贴墙有砖孔,供人把握防止滑落。梁思成先生登过此塔,并简绘了一草图(如图所示)。
听起来有些害怕。为了节省空间,爬梯窄且间距大,而且附带旋转。所以,身体不太灵活的需考量一下自身条件。身材矫健者可能也没有这个机会,因为禁止攀爬。不过,功到自然成,你的虔诚和佛祖的宽宏,或许没有什么不可能,亦未可知。梁思成先生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评价说,飞虹塔“其结构之法,在我国尚属初见”,“走上这半丝光线的峻梯的人,在战栗之余,不由得不赞叹设计者心思之巧妙”。
百度百科用这样一句话介绍飞虹塔,“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开始我不理解其中关键词“踏道翻转”的含义。看了上述的网友游记,终于明白何为“踏道翻转”。这就是攀岩运动的初级版!
试想,每个支点宽度仅10公分,两支点间高差达60公分,从一个支点到另一个支点还需要向后急转身;而且,由于塔身呈锥形,在塔身内是仰角攀登,又增加了难度等级。攀登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技巧。
据说,攀岩技术的兴起可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20世纪中叶,攀岩真正成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当时的攀岩运动一般以自然的岩壁为主。1983年,法国人发明人工岩壁后,攀岩运动才完成其萌芽到发展的过程。但是,如果将飞虹塔内的攀登确认中国版的攀岩运动雏形;按照飞虹塔的完工时间计算,其产生于1527年,比欧洲的攀岩兴起最少提前了两百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