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2022-04-22 11:10:29)
标签:

旅游

山西

博物院

分类: 国内游记

山西博物院的许多藏品是古墓出土的文物。前几篇博文介绍的青铜器和玉器多来自于古墓陪葬品。本篇介绍的虞弘墓也是出土文物,但不是陪葬品,而是墓葬主体。

这座墓葬的出土时间并不久远。根据有关资料介绍,19997月,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村民挖水渠,在距地面约2米处发现一处歇山顶石屋。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经考古挖掘和专家考证,确定石屋是一座隋代古墓,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是其中的仿木构汉白玉石椁,属于国宝级文物。因墓主人是虞宏,所以这座古墓被称为“虞弘墓”,这是展厅中介绍虞弘墓的展牌。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石椁底部埋藏有墓志,墓志盖上刻有九个隶书大字“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九个字中的“仪同”是“仪同三司”的简称,本意指墓主人非三司(太尉、司徒、司空)职务而被授予和三司同等的待遇。(原来,某些副处长在名片上注明“正处级”的做法在史上早已有之)

墓志底部的墓志铭用楷体字书写。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根据墓志铭的介绍得知,墓主人叫虞弘,鱼国人。自13岁起,从其父流寓茹茹(即柔然国,注[1]),后任柔然高官。他曾奉该国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入北周后曾任“检校萨保府”(萨保府是当时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的机构),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隋开皇十二年(582年),虞弘在晋阳去世,卒年59岁。

虞弘墓石椁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宽220厘米。整体呈仿木构歇山顶三开间房屋,由底座、椁身、屋顶三部分组成,还包括支撑屋顶的四根六面雕花石柱和蹲守在石椁四面的8尊石狮。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石椁内外皆浮雕壁画,虽然历经1500余年,壁画人物的服饰、五官甚至表情依然清晰可见。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我在网络中搜索有关虞弘墓的知识。看到一位网名为“张长顺”发表的美篇,图文并茂。这是他绘制的虞弘墓三维结构图,对理解虞弘墓的结构和特征很有帮助。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上图中1-9号为石椁四面板壁的序号,四面板壁上下内外共有浮雕壁画共54幅。图中的男性均为深目高鼻,卷发长留至颈,与中原人的面容服饰有明显差异。查阅相关书籍得知,考古学家对墓中遗骨进行DNA检验证明,墓主人夫妇具有地中海欧洲种族序列特征。这一结论与石椁壁画中的人像特征不谋而合。

壁画内容包括宴饮、歌舞、骑射和狩猎等场景,多取材于墓主人的日常生活。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来不及细看所有壁画,重点浏览其中3号和5号板壁的壁画,虽然是管中窥豹,走马观花,但是也感觉受益匪浅。根据印象总结参观收获如下。

这是3号板壁的壁画。(因为曝光不足,后期做了加光处理,导致图片颜色失真)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3号板壁的壁画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占据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画面上有三个手持葡萄藤的舞者在葡萄池内边跳舞边踩葡萄,这是传统方式酿造葡萄酒的一个工序。池旁两个深目高鼻卷发的男人相互对视,其中一个怀抱酒坛。据有关资料介绍,山西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均自中西亚地区传入,这幅壁画应是对该历史的如实记录。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下半部分是飞马斗狮图。飞马的后半身卷曲,火炬状马尾。墓主人虞弘原来是鱼国人。他们认为马与狗是人类忠实的助手与朋友,代表善良;狮子是人类的天敌,代表丑恶。飞马斗狮图仅见于虞弘墓,同时代其它墓葬中尚未发现类似图案或器物。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虞弘墓5号板壁的壁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画中人物和故事清晰的分为上中下三层。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上层是虞弘夫妇饮宴图。二人在帐下对坐,男主人头戴王冠,波浪形长发,颈带连珠纹项圈。右手持多曲长杯(注[2]),女主人头戴花冠,衣饰华丽,与男主人共同举杯。二人面前的器皿中盛满食品。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墓主夫妇身后各有两位侍者。男主人身后两位身穿袍服,手持酒壶的男仆;女主人身后两位身着长裙、头戴花冠的女仆。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中层是艺人歌舞图。当中位置有一个肩披长帛的胡人正在表演“胡腾舞”。舞者急速旋转,身上的长帛随着他的舞步呈环状飘动。据说这是当时流行在柔然国的一种舞蹈,舞者只限于在席前的小地毯上闪转腾挪,不能超出地毯的边沿。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舞者左右两侧各有三位为其伴奏的乐手,组成一支小型乐队;左侧三人分别演奏鼓、钹和箜篌,右侧三人分别演奏排箫、长笛和琵琶。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下层由左右两幅斗兽图组成,展示了人狮角斗的残酷场面。

左侧图案是人狮相搏,狮子大口咬住斗奴的头,被咬者毫无招架之功,俯首就死。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右侧图案是狮子咬住斗奴的头,斗奴手中的剑刺穿狮子身体,人狮同归于尽。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下层两幅壁画描绘了地中海沿岸国家曾经盛行的斗兽场面。这令参观者笃信,墓主人的故国坐落在斗兽活动盛行的疆域,他本人对观赏过的斗兽表演念念不忘;甚至当他客死异乡后,也要在棺椁上留下故国的文化印记。或许这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魂归故里。


 

[1] : 柔然国是鲜卑族的一支,在五世纪至六世纪在蒙古高原上以游牧为生。国家最为强大时,疆域北到贝加尔湖畔,南到阴山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西部与准葛尔盆地相接)

[2]: 多曲长杯是典型的波斯器物,口沿和器身呈花瓣形起伏,宛如开放的花朵。其中的“多”字可用口沿的花瓣数量代替,例如,口沿和器身呈六个花瓣,就称为“六曲长杯”。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水晶八曲长杯。 

晋博之墓葬遗珍(上)——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