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博之青铜器盛宴(下)——2021山西自驾游记(五十二)
标签:
旅游山西博物院 |
分类: 国内游记 |
刖[yuè]人守囿车是一件精巧的青铜厢式六轮车。根据展牌介绍,《周礼》中有关于“刖人使守囿”的记载。其中,“刖人”指受过砍脚刑罚的人;“囿”是指专门为王侯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囿苑。“刖人使守囿”意为让受刑砍了脚的人为贵族看守囿苑。
刖人守囿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一般男性成年人的中指到手腕长约22厘米,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辆小巧玲珑的刖人守囿车抓在手中。研究认为,这件器物可能是一件当时贵族把玩的小玩具,或者是收纳小饰件的容器。下图是在网络中看到的一张照片,照片下方是四个初中学生,上方红色矩形中的器物是刖人守囿车。相比之下可知刖人守囿车之袖珍小巧。
车厢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小鸟。而且,在打开顶盖时,四只小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下图来自网络,有色差)
车厢四角和两侧装饰形态各异的伏兽,两壁雕刻两只相背而立的凤鸟。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两个小轮被伏虎抱于腹中。如此小巧的器物上共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
这件器物最受人关注之处在于,车厢后部开两扇小门,小门上有可活动的门栓;门侧有一名受了刖刑的人,左脚残缺,残端装假肢(下图红色椭图形内),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合。
整个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被历史尘埃埋没了2000多年之后,依然可以开启移动。可以想见2000年前设计铸造的工艺水平之高。
铜牺立人擎盘。
“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此物中的“牺”体形肥硕,长吻大嘴,有几分像猪,但是四足短而粗壮,大园耳朵,则不像猪,权且理解为古人想象中的神兽。这件器物的整体造型是站在神兽背上的一名女子,双臂前伸,手握支柱,柱子上端顶着一个镂空雕花圆盘。
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这件器物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霜,圆盘依然能够灵活转动,圆柱可以拆卸。
古人制作铜牺立人擎盘的用途是什么?难不成是贵族人家用于盛放祭品的果盘?
雁鱼铜灯
这件器物是一盏油灯,高58cm,长40cm;器物外观为雁回头造型,大雁口中衔着一条大鱼;大雁身体是灯座,鱼身是灯盏,大雁嘴和脖颈是灯的烟囱。根据讲解员介绍,鱼身与雁颈、雁身中空相通;当油灯点燃时,燃烧形成的灯烟会通过鱼和大雁的颈部传导至贮有清水的大雁体内,起到降低污染,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而且,圆形灯盘附柄,可自由转动,灯盘上的遮光罩也随之转动,从而调整照明方向。
下图是晋博官网发布的雁鱼铜灯图片,器物身上的斑驳铜锈,倍显其历史沧桑之美。根据介绍,这件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的雁鱼铜灯曾被文物盗卖者走私贩卖,后被海关截获、由公安机关移交馆藏。谁能想到,这件漂亮的器物如此命运多舛,不仅遭受过千年风霜的侵蚀,还经历过不堪回首的颠沛流离之旅。
鸟盖人足盉[hé]。盉是古代温酒器,形状像壶,多有三条腿;也有四条腿的。
这件器物是一个造型别致的铜质温酒壶;扁圆形的壶身犹如一面立放的小鼓,振翅鸟造型的壶盖,昂首曲颈龙头形壶嘴,兽首形壶鋬(音pàn,即壶的把手),攀登熊造形的连接链条。最为特殊的是,器物的双足是两个身体前倾的半蹲人形,将负重者起身时的姿势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件扁圆形温酒壶的直径约为21.2厘米,厚约10厘米,据此可以计算出该酒壶的壶身体积约为3528立方厘米(0.003528立方米),按照壁厚1厘米计算,该酒壶的容积约为2315立方厘米(0.002315立方米),可盛水2.35公斤,如果用于盛酒,由于酒的比重小于水,大约可以盛2公斤酒,也就是可以容纳4斤酒。如此大容量的温酒壶,该器物的使用者当属豪饮量级的酒魁。
下图是晋博官网发布的鸟盖人足盉图片。
晋博里陈列的青铜器展品琳琅满目,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人流连忘返。随意展示几张图片,与朋友分享青铜器饕餮盛宴之点滴。
络绳纹罍([léi],罍是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子的古代酒器)
夔凤纹罍
变形兽纹盉
螭柄提梁盉
夔凤纹鑑(鑑是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蟠螭纹双耳莲盖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