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2021-09-16 20:56:38)
标签:

廉政

保定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直隶总督署的庭院里有几个专题展览,包括《清代官宦生活习俗展》、《直隶总督曾国藩专题展》、《清代帝后肖像展》、《中国古代官衙文化专题陈列》等,因为时间原因不及细看,都是走马观花。仅对其中的《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的部分展品看的略微仔细。

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位于直隶总督署东侧的一个小院里。院门口的展牌黑底绿字,似乎流露着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寓意。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展览中介绍了清朝实施的各项廉政措施。其中“高薪养廉”和“官吏考核”制度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高薪养廉”管理制度通过发放银“养廉银”得以实施。清代雍正年间,为了防止官员贪腐,宣布实行“耗羡归公”制度(注1),并同时开始实行养廉银制度。所谓养廉银,从字面意思上也可得知这是统治者为了使官员保持廉洁奉公而在正式薪俸之外另外发放的经济补偿。为了达到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目的,养廉银的数额通常为正常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展厅里有一张介绍清代地方官员薪俸的展牌。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因为玻璃展牌反光,拍的照片不清晰。我将薪俸表中信息用表格列示如下: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由表中列示数此可见,养廉银远远高于官员正俸标准,品级越高的官员养廉银也越是丰厚,且养廉银高于正式薪俸的比例也越高。以总督为例,他的养廉银是正俸的83167倍。

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养廉银制度的实施在在短时间内确实产生了明显效果,从雍正道乾隆中期,贪腐大案明显减少;时任广东巡抚和广西巡抚赴任时都一概拒绝下属例行送礼。由此改善了贪腐风气,社会矛盾也因此逐渐趋于缓和。但是,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多久。到了乾隆中后期开始,吏治腐败的现象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有过之无不及。

展厅里的一块展牌概括介绍了清代的“官吏考核”制度。

由展牌介绍得知,清代对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大计”,按例每三年举行举行一次,由州县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属员并上报督抚,督抚核其事状,注考语,报送吏部复核。大计采用“考以四格”、“纠以八法”的原则进行,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所谓“四格”指考核官员的四项内容;如下列展牌所示。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因为展牌的文字较小,不易看清。我将展牌所列信息原样作图列示如下:

四格指考核官员的四项内容。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八法”指处分官员的八类标准。

参观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2021河北自驾游记(六)

由此可见,雍正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中采用了若干个KPI,多维度、多层次考核官员的德能勤绩。类似于现在一些企业试行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但是不知道这些具体评价指标如何量化。

根据展牌提供的信息,雍正在位期间,还推行了一系列廉政新举措,“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两项。“百官行述”即是建立各级官吏的廉政档案,作为官员任免的参照;“停轿接状”相当于现在的“首问负责制”。雍正下令,所有官员不论官职大小,凡遇百姓拦轿告状一律停轿受理,并负追查之责。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很有力度的廉政措施。如果能够确实执行,官员中的推诿扯皮、尸位素餐的现象应该大大减少。

 

1:耗羡又称火耗银,是明清于正规税粮或税金之外的一种一种附加税。清朝律令规定,各行省税款转交至户部时必须以五十两银元宝为一单位,因此行省衙门从百姓处收集来的散碎银两必须镕铸成合乎规格的五十两元宝才能上缴;那些在镕铸过程中所损耗的银两就是“火耗”。这些火耗损失全部通常由原纳税人承担。在明朝中期,火耗银一般占到正税的20%30%;清康熙末年该比例上升至30%40%,最高达70%80%。而且清朝前期火耗银主要用于周道府县各级官员的职务消费和补贴的发放。一些官员接机从中大肆敛财,在加重百姓负担的同时也滋生了官员的腐败。雍正初年,随着地方官员加征耗羡和贪腐现象的日益严重,雍正皇帝登基后开始推行耗羡归公。这一政策规定,将明朝以来通行的的耗羡由附加税改为正税,由朝廷统一比例征收,各地方官府不得截留。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遏制了日益严重的官员贪腐,同时也切断了地方官员的一条生财之道,从而加剧了朝廷集权和地方政府分权的代理冲突。为了缓解这个冲突,雍正皇帝决定从收归朝廷的火耗银中拿出一定比例以“养廉银”的名义补贴地方官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