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林间一抹新绿的龙环葡韵——2021澳门自由行(七)

标签:
旅游澳门博物馆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官也街北端的路牌上,看到附近有一家“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用高德软件的测距功能显示,这个博物馆距离不到500米,而且就在回酒店的方向。顺便走过去看看。
在互联网中搜索得知,龙环葡韵是澳门八景之一,龙环是氹仔老城区的旧称,葡韵是指房屋建筑的葡萄牙风格,包括海边马路的葡式住宅、嘉模圣母教堂和周边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其中,建于1921年的5幢葡式小楼最有代表性。这5幢小楼造型优美、颜色素雅;当时是高级官员的府邸,也是典型的土生葡人住宅。1992年被评为具有建筑价值的建筑群。
上世纪80年代,澳葡政府旅游司(即现今的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收购了5幢小楼。经彻底修复后,澳门特区政府将这里开辟成博物馆区,定名为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自1999年底开始对外开放。2016年9月,澳门特区政府重新整合龙环葡韵的5幢小楼,由东向西分别更名为迎宾馆、风貌馆、创荟馆、汇艺廊和葡韵生活馆。其中,迎宾馆主要用于接待外宾和举办活动。其他四座建筑分别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目的的小型专题展览。通过展览,结合露天表演及节庆活动等元素,使龙环葡韵成为展示葡语国家文化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特色的舞台。
下图来自谷歌地图截图。图中黄色间断线围绕区域中的5幢红顶房屋就是龙环葡韵博物馆。
从官也街走到龙环葡韵博物馆馆,路经嘉模圣母教堂。教堂建筑风格简约,总高三层,一层宽五间,二层宽三间,三层的钟楼只有一间,从外观看呈金字塔形状。
嘉模圣母教堂初建于1885年,重建于1985年,是氹仔城区唯一的天主教堂。我们从此处路过时,原打算进去参观。但教堂门口告示显示,只欢迎做弥撒的教徒进入,不许可游客参观。我曾经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参观过不少教堂。这种禁止参观的教堂还是第一次碰到。
龙环葡韵博物馆距离嘉模圣母教堂很近,步行走过去不到5分钟。5幢浅绿色二层小楼依次排开,风格清新高雅,犹如苍翠林间展露的一抹新绿。我们参观时阴天,没有蓝天白云,拍到的照片颜色发灰。下图来自澳门政府文化局推广网站。
博物馆入口处展架上摆放着介绍博物馆的折页,供游客自取。
根据网络上查到信息,龙环葡韵博物馆的五座小楼中,最东端的是迎宾馆,主要用于接待外宾和举办一些政务活动,其他四座小楼分别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目的的小型展览。
这是作为迎宾馆的小楼。小楼附近的草坪上摆着几个卡通风格的纸片公鸡,环廊入口立着一个带围裙的人形玩偶,角落里还坐着一只大号的绒布熊,仿佛是一家动漫商店,怎么看都不像是迎宾馆的风格。
我们向里面的工作人员咨询得知,这里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宾馆,主要用于举行宴会、文化艺术讲座或举行一些特色美食活动等。现在,他们正在推介一个以澳门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舞台剧《阿婆井的传说》,并出售与剧情内容相关的纪念品等。
风貌馆不定期举办以土生葡人及路氹地区为题材的专题展览,展示有关土生葡人文化及路氹的民生、宗教、建筑、饮食等内容,藉此反映土生葡人及路氹地区的过去及现状。
我们参观时,风貌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整墙面画幅位置,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诸如包装箱、梯子、胶带之类的布展工具。因为没有正式开展,所以不了解具体信息。
这是在网络下载的往期展览照片。
创荟馆侧重于宣传澳门与葡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展示和销售相关的产品。
现在,澳门文化局以公开招标方式将创荟馆出租给“万象画廊书屋”经营。后者将创荟馆打造成画廊与书店的复合空间。一层是书店,销售人文社科、艺术设计以及澳门本地出版物等书籍,同时也出售一些旅游纪念品,我在这里买到了介绍澳门八景的书签;二层用于展览空间,展出及销售澳门本地和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汇艺廊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以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此外,汇艺廊也作为各国文化艺术的展览交流场地。通过本地与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为澳门旅游环境增加多元的文化色彩。
我们参观时,汇艺廊处于关闭状态。这是在网络下载的往期展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