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贾母珍爱的璎珞是什么物件?

(2021-01-08 13:05:09)
标签:

红楼梦

缨络

刺绣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我对《红楼梦》五十三回所介绍的贾母珍爱之物——璎珞很感兴趣。

书中写道:“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字便隐去,换了一个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幅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我很好奇,这“璎珞”究竟是什么物件?

以“璎珞“为关键词在网络中搜索,找到以下几个一般意义上的解释。(1)璎珞是古代用珠玉穿成串、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2)璎珞是古代用丝线将珠玉或花编缀成多层次的装饰物品,多用为颈饰,也可挂在头、胸或手脚等部位;又称缨络、华鬘。(3)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常用于女子的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以上三个解释的本质相同,都认为璎珞是挂在颈项上的饰品,但是对璎珞的构成、形状、起源的介绍各有侧重。

这是在网络中随机选取的缨络图片。

细说贾母珍爱的璎珞是什么物件?

 

《红楼梦》中有几处提到的缨络,与上述解释相符,都是戴在脖颈上的装饰品。例如,第三回描述黛玉进贾府,看到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待到宝玉出场时,“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再例,第八回中,宝玉要看宝钗的金锁,“宝钗被缠不过,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璎珞不仅是颈项上的饰品,还被各朝代的工匠用于塑像或其他器物上的装饰纹样,称为璎珞纹。

例如,下图中两件古瓷器,都饰有明显的缨络纹。

细说贾母珍爱的璎珞是什么物件?

 

但是,红楼梦五十三回所描述的璎珞与上述一般意义的缨络大相径庭。因为有两点本质的不同。其一,材质和工艺不同,五十三回中的缨络不是用珠玉穿连制作,而是绣出来的;其二,使用方式不同。五十三回中的缨络不能戴在脖颈上,只能陈设赏玩。

那么,贾母爱如珍宝的璎珞到底是什么?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根据书中所说,“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我认为,此处的璎珞应是在红纱面料上用双面绣工艺制作的小幅绣品,每幅绣品上所绣图案均仿唐宋元明各家所画的折枝花卉,并配以古人赞赏此花所题的诗词歌赋,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可以想见,这样的绣品将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其精美程度堪称巧夺天工。每幅绣品装裱在镂空雕刻的紫檀相框中,谓之一“扇”,多扇绣品连接在一起,成为类似桌屏的工艺品。而且五十三回中提到的“一共十六扇”也符合桌屏的形式和计量单位特点。

我发现有的网友观点与我比较接近。例如,有位网友认为,“璎珞就是在扇上刺绣,然后把刺绣好图案的几块扇子连成一片,组成的一个陈设品。”

根据自己的猜想,我在网络中搜索相关元素,组合成我想象的缨络图。

细说贾母珍爱的璎珞是什么物件?

 

对不对呢?真心希望得到各位朋友的指教,在下先行谢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