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完整气象森严的皇家陵园(下)——2020清东陵游记(二)

标签:
旅游清东陵 |
分类: 国内游记 |
景区观光车驶出游客中心停车场,先向西走,然后右转,沿孝陵神道(导览图贯穿景区南北的主干道)自南向北行驶进入陵区。沿线设有几个停车站,如果游客选择在其中某个站点下车参观,可搭乘后续观光车继续前往下一站。考虑到当天晚上我们要赶到承德,不能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所以没有在中途站点下车,只是听随车导游简单介绍行驶途中经过的主要景观。
根据导游的介绍,我在导览图中标识出沿途经过的主要景观如下:
由于行车途中所拍照片多不理想,拿不出手。下文中引用的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石牌坊是陵园的标志,位于陵区最南端。观光车票正面的图片就是石牌坊。
石牌坊面阔31.35米、高12.48米。是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经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岿然屹立不倒。(下图来自网络)
过石牌坊向北不远是大红门(下图来自网络)。这座门楼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清东陵的总门户。东陵参观券正面图片就是大红门。
大红门面阔3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有3个拱券式门洞,每扇朱红油漆大门上镶嵌着81个铜镀金门钉,象征长远久久、基业永固。中间门洞前后各设一块浮雕云纹的丹陛石。这些都说明大红门是清东陵等级最高的大门。大红门黄瓦红墙,显得格外威严肃穆。大红门前左右两旁各竖一块下马牌,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凡来谒陵的帝、后、妃及王公大臣都要在此处下马下轿,步行通过大红门。原来的大红门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多年。现在的大红门是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
从大红门正中间的门洞能够望见孝陵(顺治墓)神功圣德碑的碑亭,简称大碑楼。碑楼的重檐歇山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显得庄重典雅。这是在碑楼东侧拍的照片。
碑楼广场四角各有一尊华表柱,柱体上的祥云盘龙图案精美绝伦。
观光车经过碑楼之后,再向北走,见到两列相向而立的石像生。石像生是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东陵景区里有多组石像生,孝陵石像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共有18对,其中文臣、武将各3对,马立、卧各一对,麒麟立、卧各一对、象立、卧各一对,骆驼立、卧各一对,獬豸立、卧各一对,狮子立、卧各一对。每座石雕均用整块石料雕成。两列石雕犹如两列夹道迎送的仪仗队排列在神道两侧,全长870米,使皇家陵园更加威严、神圣、肃穆。(下图来自网络)
石像生以北是被称为龙凤门的牌坊式建筑,由三门六柱和四段琉璃墙组成。每座门由两根青白石柱和两根额枋组成。每根石柱的顶端蹲踞着一只望天犼。三座大门镶嵌在四段琉璃墙之间。琉璃墙用黄瓦覆顶,墙面上用琉璃砖镶嵌出龙凤祥云等图案。(下图来自网络)
秀美端庄的龙凤门与威严肃穆的大红门形成明显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