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在石壁上的玫瑰古城(上)——2020以色列约旦旅游(二十六)

标签:
旅游古迹神殿 |
佩特拉古城绝大部分建筑遗址在红色石壁上开凿而成,在阳光下呈现出鲜艳的玫瑰红色。因此佩特拉古城又被称为玫瑰古城。
我们走出西克峡谷后看到的第一座建筑遗址是卡兹尼神殿。
卡兹尼神殿在陡峭而坚固的岩壁上依山凿刻而成,座西朝东,高40米,宽28米,宛如一幅镶嵌在岩壁上的巨幅浮雕壁画。传说,这里原是纳巴特国收藏珍宝的所在,因此被当地人称为藏宝库(al-khazenh)。目前考古学家确认,此处是纳巴特国王阿雷塔斯4世(Aretas IV,B.C.8,A.D. 40)的陵墓。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曾经选择此处作为电影《夺宝奇兵》的外景地。
神殿分上下两层,面宽五间,左右对称。下层6根直径2米的科斯林柱,柱头的上雕刻的毛茛叶纹虽有残缺,仍然精美绝伦。当中三间有门廊,门廊里面是正殿,门廊上方的三角形门楣里,浮雕图案因风化而模糊不清。门廊左右各有一间侧殿,左侧殿外墙和右侧殿外墙各有一尊骑马武士的雕像,尽管雕塑的部分已经毁损,还是看得出来左边的雕像向左走,右边的向右走。据传说,这两尊的雕像的职责是护送亡者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
上层与下层同宽,但是结构不同。上层有三个粗大的石柱,当中的粗石柱为圆形,左右两侧石柱是方形的。每根粗柱左右装饰着两根相对纤细的科斯林柱。当中圆柱的柱体上雕刻着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的雕像,王冠形的柱头上方有一个宝瓶。据说,卡兹尼神殿的原名藏宝库((al-khazenh)就刻在宝瓶上。我们看不到,不知是否属实。左右两侧方形柱的柱体上雕刻的蝎子象征纳巴特众神,柱顶部原有四只鹰,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现在只有鹰的下半身了。纳巴特人相信鹰能将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堂。三根柱子之间凹进去的两幅墙面上,各雕刻着一位手持兵器的女神。
神殿左右的红色岩壁,砖红、铁锈红、桔红、枣红,深浅不同的红色层次分明。神殿就是在这样的岩壁上,用人力一錾一锤一刀雕刻出来的。这需要何等艰辛的劳作,才能创造出如此巧夺天工、流传千古的殿堂!
卡兹尼神殿仅仅是佩特拉古城的第一个景点。穿过卡兹尼神殿前面的小广场,向北再向西北,进入一片开阔的谷地。古城最主要的街道门面街(Street of Facades)从谷地中穿过,古城的主要景点都分布在门面街的附近。
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截图,卡兹尼神殿在截图的右下角,图中红色间断线是门面街的轨迹,著名的纳巴顿剧院遗址和乌那舒墓遗址分列于门面街的左右两侧。
谷地面积大,周围的古迹遗址多,步行参观非常消耗体力。贝都因人在此处为游客提供骑毛驴游览的服务,价格视时间长短而定,好像是每人每次最少10美元。但是据我观察,多数骑驴的游客是为了拍照而不是为了游览。
乌奈舒墓(Tomb of Unayshu)遗址位于门店街东侧。据说,乌奈舒墓是纳巴特国王Maliku II王后的陵墓,建于公元1世纪后期,发掘于19世纪。
从外观上看,乌奈舒墓的外墙很高大,保存状态尚好。导游说,这种陵墓是传统的纳巴特人的墓葬风格。
纳巴顿剧院遗址位于门面街的西侧。剧院建于阿雷塔斯4世时期,看台上有33排座位,依山坡呈扇形散开。大约可以容纳3500名观众。
剧院的座位是在岩石上刻出来的而不是被堆砌搭建的。
剧院左右两边的拱形小房子是剧场的出入口,连接座位下方的通道。真难以想象,2000年前的佩特拉古城,就已经有剧院这种高配的文化设施。
这座剧场似乎是佩特拉古城的中心。剧场附近分布着成片的建筑遗址。
根据《佩特拉——消失的以境》一书的介绍,这片区域是佩特拉王国时期民居和政府办公机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