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地震定格千年的杰拉什古城(补)——2020以色列约旦旅游(二十二)

标签:
旅游遗址神殿 |
分类: 亚洲旅游 |
水神殿(Nymphaeum)位于杰拉什古城卡多大道西侧,是古城中的一座人造喷泉的遗址。
根据水神殿前展牌上的文字说明,水神殿是一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建筑群,建于公元2世纪末期。2世纪初期,杰拉什已建设的水槽系统从北部山区引水入城,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到了2世纪中期,当时的达官贵族间盛行罗马式浴场的社交方式,杰拉什古城已经发掘出来的大小浴场就有7座,其中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最大的大东浴场(The Great East Baths)占地多达25,000平方米,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再加之城市居民人口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原有的供水系统满足不了快速增加的需求。大约在公元190/191年左右,杰拉什城内建设了这座水神殿,向沿卡多大街修建的多个小型公共喷泉增加供水。
展示牌显示的水神殿平面图形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到,水神殿前殿主体平面呈半月形,南北各有一段通向后殿的过道(过道的门窗都被封闭。前殿拱顶和南北过道的房檐上装饰了共12个石雕椽头,神殿正面有个临街的喷水池,水池前面还有一个大理石水盆。
展示牌文字说明,前殿和两侧过道的墙面装饰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有窗,下层有门、门的两侧有罗马柱。
前殿墙面上有七个出水口。据说,墙面出水口原来都雕刻成狮头的形状,水流从石狮嘴里喷出,汇集到水池中,再通过水池里的泄水孔喷到红色大理石水盆当中,溢出的水流则从排入石板路下的排水系统。尽管现在水流干涸,还是可以想象当年水花飞溅、水声叮咚的美丽景象。
水神殿前伫立着6根巨大的科林斯式圆柱,柱头上雕刻的毛茛叶纹,花叶层叠交错环绕,虽然历经了将近2000年的风雨侵蚀,依然精美至极,风姿绰约。
水神殿旁一座残旧程度较低的门楼,里面的台阶上耸立着几根小型的科林斯式圆柱。
借助门楼旁的展牌信息得知,门楼里面的台阶通向喷泉庭院(Fountain Court),想来与水神殿属于同一套供水体系。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这是明信片中展示的水神殿正面图片。
我属龙,在水神殿前留影一张,希望以后如龙得水,好运连绵。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水神殿墙面上的一个出水口。
从水神殿处沿卡多大道向北走约100米,同样是在路西,有两座左右对称的石门。
两座门楼顶上残存的拱券遗迹,说明这两座石门上方的拱券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大门洞。或者说这里原来有一大两小三个门洞组成的大型门楼。门楼里面的宽台阶是古人举行宗教仪式时的入口。从此处拾级而上,向西穿过一片空地,就是著名的月神殿遗址。(下图来自网络)。
月神殿建于公元2世纪,是供奉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的神庙。根据希腊神话故事,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的女儿,与太阳神阿波罗是孪生姐弟。阿尔忒弥斯作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主掌狩猎与野兽,还照顾妇女分娩,保护少男少女,是纯洁少女的化身。她被尊为杰拉什城的保护神,因此月神殿位于杰拉什的最高位置。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来不及进入月神殿内游览,只在远处拍了几张月神殿的外景图片。
月神殿周围的巨型石柱,直径约2米、高约20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据说,神殿周围原有12根这种巨型石柱,保存下来11根。在没有起重机等大型施工设备、没有电力机械,仅凭人力手拉肩扛能够将如此巨大的石柱树立起来并屹立千年巍巍不倒,真是奇迹。
一条蜿蜒崎岖的土路,延伸进入神殿的断壁残垣。从这里进入神殿,是否会有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这是明信片中显示的月神殿风景。
阿尔忒弥斯被尊为杰拉什城的保护神,因此月神殿位于俯瞰杰拉什全景的最高位置。从杰拉什城内任何方向都可以看到耸立在神殿门口的的巨型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