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址重建四次的天使报喜堂(上)——2020以色列约旦旅游(十)

标签:
天使报喜教堂岩洞 |
分类: 亚洲旅游 |
2020年1月25日,上午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位于拿撒勒(Nazareth)的天使报喜堂。
根据圣经记载,拿撒勒是天使迦百利向犹太少女玛丽亚报喜的地方。天使告诉玛丽亚,她因圣灵感应而受孕,其子耶稣将成为世人的救世主。拿撒勒这座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因此成为千百年来世界各地基督徒向往的圣地。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徒就在领报岩洞(即天使迦百利向玛丽亚报知她圣灵感应而受孕消息时玛丽亚的住所)的废墟上参照当时犹太会堂的风格建立了第一座天使报喜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也称圣母领报堂。随着时光流逝,当初建设的老教堂早已破败毁损,只留下断壁残垣。我们参观的天使报喜堂建于1966年,是在老教堂原址上第四次重建,或者说是在同一地址建立的第五座教堂,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
这是教堂庭院里展示的天使报喜教堂平面图,我将图中的英语标识换成了汉字。
我们从上图标识的主要入口进入教堂庭院,迎面是教堂的西墙。
教堂西墙外面雕刻着圣经里的6个著名人物像。上面两幅是天使伽百利和圣母玛丽亚,下面的四幅分别是福音书的四个写手,从左至右是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
天使报喜堂分为上下两层,我们从下层开始参观。下层大厅很空旷,这里参观的重点是领报岩洞遗址。
下层大厅有一个下沉的小天井,当中的石台上供奉蜡烛和鲜花,北侧有一堵矮墙,仿佛是拆掉旧房子保留下来的半面墙壁,墙上一个拱门通向里面的领报岩洞。
天井上方的天花板有一个贯通二楼的八角形天窗。
通过天窗可以看到教堂的穹顶。穹顶的外形酷似一朵下垂的百合花。百合花的16片花瓣上醒目的镌刻着象征圣母玛丽亚的英文字母M。
我们跟随张老师从一侧的台阶走下天井去参观领报岩洞。
领报岩洞的拱门外有一道栅栏。从张贴在栅栏上的文字说明得知,里面的半堵矮墙是经过保护性修复的拿撒勒大教堂神圣石窟墙壁。如果这堵残墙是第一座天使报喜堂的遗迹,那么应该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透过栅栏的间隙,可以看到岩洞里的物品。据说,洞里的祭坛是18世纪的,后面的围墙是12世纪的,而旁边的那根柱子可以追溯到4世纪建造的第一座天使报喜堂,洞里有一道狭窄的小楼梯通向玛丽亚家的厨房。
我们从另外一道台阶进入岩洞后面的半地下室。据说这里是原是玛丽亚家的厨房,她在这里听到了天使伽百利向她传递的消息。
天使报喜堂的上层为信徒做祈祷和礼拜的教堂。
祭坛后墙的巨幅油画,描述了耶稣升天的故事。
祭坛左侧,几组雕塑阐述了几个著名的耶稣显圣故事。
刚才在下层看到的天窗护栏位于祭坛的正前方。
在护栏处仰望,百合花状的教堂穹顶显得更加清晰和优雅。
教堂周围墙壁的壁龛里张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圣母圣子像。来自不同地区的圣母圣子的肤色、面容、服饰、姿态各具特色,带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