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大鹏展翅的国父纪念馆(下)——2019台湾自由行(五十一)
标签:
国父纪念馆遗嘱展厅仪式 |
走进国父纪念馆一楼大厅,北墙的两根红柱之间坐落着铜铸的孙中山先生座像。
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地端坐在椅子上,两臂放在扶手上,表情凝重,目视前方。先生提议使用的
台铜像基座的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铜像左右各有一名站岗的持枪卫兵和一盆怒放的蝴蝶兰。
沿大厅两侧的楼梯可以上到二楼,这是从二楼的环廊俯视大厅。
大厅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展厅。东展厅展览内容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要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专题展。
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表。
这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复制件。这份大纲是孙中山先生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
1925年2月,孙中山先生罹患重病。他自知来日无多,在病榻上留下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我以前曾经听说过的孙中山先生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出自国事遗嘱。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这是政府训令的复制件。
东展厅展览的另一个主题是“孙中山与宋庆龄——执手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学院,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给处于艰难困苦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极大鼓舞。1915年,她和孙中山先生在异国他乡结为伴侣。从此二人患难相依,生死与共。她忠诚坚定,恭谨谦逊,尽心配合孙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料孙中山先生的生活。这是孙中山给宋庆龄的题词。
孙中山在家事遗嘱中特别提及: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这是家事遗嘱的复制件。
东展厅中还陈列着几幅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词。
西展厅的展览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与东展厅相比,西展厅从内容到展品都略显单薄。
纪念馆一楼除了东西展厅之外,还有中山讲堂、博爱艺廊。二楼有中山画廊,文化艺廊。三楼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地下一楼设孙逸仙博士图书馆、翠亨艺廊、翠溪艺廊等。孙逸仙博士图书馆馆藏图书三十余万册。
这是电梯间门口显示的各楼层分布指引。
纪念馆定期举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去参观时,纪念馆正在和即将举办的文化活动信息。
国父纪念馆和中正纪念堂一样,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每逢正点有卫兵换岗仪式。我们当天参观纪念馆的时间约为1个半小时,进馆时和离馆时两次观看了换岗仪式。这是在纪念馆正门大厅二层环廊拍摄的换岗仪式照片。
与大陆解放军仪仗队在升国旗仪式中展现的挺拔军姿、威武气势不同,台湾卫兵的换岗仪式特别强调动作的整齐和分解,每个动作都要停顿,每走一步从抬脚、踢腿、弯腿、落地要停顿4次,每个动作都顿挫有声。给人的感觉是军姿整肃,威武不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