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雅静的士林官邸正馆——2019台湾自由行(四十一)

标签:
官邸庭院客厅故居 |
士林官邸公园中的正馆位于公园的东端,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北的故居。蒋宋二人于民国39年(1950年)3月31日入住正馆,直到民国64年(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故,他们在这幢灰色的二层小楼中度过了26年的岁月。(下图来自网络)
蒋宋去世后,正馆由所谓的“台北总统府”管理。因为年久失修,楼房建筑和内部家具均残败破旧不堪。2006年,正馆被台湾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投资1.16亿元新台币对楼房进行修复,到2009年修复竣工,又用时1年保养地毯家具及点交文物。2011年1月正馆一楼的部分房间对公众开放,次年二楼的部分房间向公众开放。
进入正馆参观要买门票,100台币/人;我们的年龄可以享受优待票,50台币/人。
这是我们的门票。门票图案的背景颜色很重,仿佛是在夜色中拍照的楼房照片。
正馆庭院的大门坐东朝西。门柱、围栏、阳伞都是绿颜色,与背后的青山绿树融为一体。只有一簇盛开的杜鹃花,向游客昭示着正馆入口的位置。
一条不长的东西走向马路,从庭院大门伸向正馆的门廊(下图来自网络)。
路南侧的小水塘中,一支喷泉正在孤零零的喷吐着水花;水塘的对岸,隐约可见一座尖顶小房子。后来得知,这个水塘原来是官邸的养鱼池,蒋介石生前喜爱在这里临池观鱼,自称“爱养鱼胜过钓鱼”;而那座尖顶的小房子是个大鸟笼,里面曾经饲养过文鸟、黄雀等小形鸟类。鱼池和鸟笼之间的空地原来是内花园的花圃。当年这里应该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
鱼池东岸,一所掩映在浓密绿树中的二层小楼,就是我们要去参观的正馆。
路边的一块大石碑,碑上的铭文记录着正馆修复的过程。
这是进入正馆的门廊。
正馆导览图中标明了所有可参观房间的位置、名称和用途。
这是正馆一楼的房间分布图。图中的黄色区域对游客开放。游客应按照房间号码顺序参观。
正馆工作人员为游客免费提供各种语言的语音导游器。游客只要根据导览图中的标明房间号码,点击导游器的按键,就能够听到有关该房间的介绍。以下的博文内容大部分来自导游器的解说词。
由于正馆里面不可以摄影和录像,因此,我们在参观正馆的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图像资料。后文配发的图片,除二楼房间分布图以外,其他均来自网络中的新闻报道。
2号是穿堂,也是来访宾客的等候厅。穿堂墙壁上悬挂的国画是宋美龄画作的复制品。
从穿堂向右,进入一条铺着红地毯的走廊。走廊右侧是落地的玻璃幕墙,左侧依次是小客厅和餐厅,走廊尽头是大客厅。
3号是小客厅,壁炉上方悬挂蒋介石母亲王太夫人的遗像。以下两张图片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小客厅。
4号是餐厅,餐厅里有一张西式长桌和一张中式圆桌。蒋介石夫妇在这里招待嘉宾或举行家庭宴会。
小客厅与餐厅有时被合并作为电影放映厅。放映电影时,蒋介石夫妇常坐前排,亲友宾客陪坐后排,一同观看香港、欧美进来的新影片。
5号和6号是大客厅,蒋介石和夫人在这里接见重要宾客。客厅分成四个小会客区,每个会客区的家具风格截然不同。墙面上挂满了来访名人的照片。客厅南北两墙各有两个圆形窗口,其中三个可以看到外面的庭院风景,回廊旁的圆窗是一幅画框,里面陈列宋美龄的画作。
以下三张图片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大客厅,从中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会客区。
这是正馆二楼的房间分布图。
7号和8号是蒋介石起居室,是蒋介石生前看报、写日记或处理公务的房间。书桌上供奉着蒋母的遗像,墙面上悬挂着耶稣画像和孙中山先生照片。
9号和10号是蒋介石卧室,这里原先是蒋介石的另外一间起居室。蒋晚年身体衰弱,睡眠不好,恐打扰宋美龄休息,将此处改为卧室。1975年4月5日,蒋病逝于此。
11号是宋美龄的画室。宋美龄来到台湾后,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拜国画大师黄君璧、张大千等为师,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蒋对夫人的雅兴很支持,偶尔在宋的画作上题诗作赋或签字。
12号是宋美龄的书房,宋早年在美国留学,涉猎广泛,喜欢阅读英语的书报杂志。
13号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二人用餐或用茶点的小餐厅,他们的午餐常用西餐,晚餐以中式菜肴为主。
14号是蒋介石的书房,早期是蒋介石阅读的地方,后来多用作招待贵宾的客房。1953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及其夫人曾下榻于该房间。
与小餐厅隔壁的卧室不许可入内参观,但可以从楼道窗户看到房间内的布置格局。这里原来是蒋宋二人的卧室。蒋因病移居起居室以后,这个房间成为宋美龄的卧室。卧室的装饰风格很雅致,但很低调,墙纸、沙发罩、床品等多为水绿、湖蓝、粉紫等偏冷的色调,感觉比较压抑。
参观正馆的感觉是,环境清幽雅静,装饰华美大气,但是气氛压抑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