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僧取经之路的玄光寺(下)——2019台湾自由行(三十六)

标签:
日月潭玄光寺取经步道 |
分类: 国内游记 |
建于1955年的玄光寺坐南朝北,简约朴素。这里最早用于安厝从日本请回的玄奘大师舍利子。1965年,玄奘大师(即唐僧)的舍利子转移到青龙山玄奘寺供奉之后,玄光寺成为游览日月潭的一个景点,也是徒步登山瞻仰玄奘寺的必经之路。
寺门外的庭院里,坐落着 “玄光寺”石碑。
玄光寺的殿堂内供奉玄奘大师的金身塑像,雕塑上方悬挂着“民族宗师”匾额。
这幅地图清晰的展示了玄奘大师取经西行五万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那兰陀寺求取真经的往返路线。图中的红色线条是公元629年唐僧从长安前往印度取经时的行走路线,绿色间断线是其在印度各地讲经说法的路线,蓝色线条是公元645年唐僧返回长安的路线。
殿堂入口右侧的墙面上是一幅立体效果的壁画,展示了玄奘大师在茫茫黄沙中艰难跋涉的形象。
殿堂入口左侧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弘扬佛法、介绍玄奘大师的书籍。一位面相忠厚的义工热情地向游客赠送书籍和纪念品。
玄光寺殿堂外的庭院里的玄奘负笈像石碑。
玄奘负笈像又称《玄奘取经图》,据说是很著名的玄奘画像,几乎各种有关玄奘的书籍,都会看见这一幅画像。在写此篇博文时,我以“玄奘取经图”为关键词在网络中搜索,果然找到若干幅不同作者、不同版本、不同年代、不同构图的《玄奘取经图》。我从中选择了一幅比较清晰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上图中的玄奘大师赤足芒履,身背满载佛经的行笈,前悬灯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形象跃然纸上。
玄光寺庭院深处有一块石碑,上书“千秋苦旅”,这四个字是对玄奘西行取经的最精辟的概括。
千秋苦旅碑的背面是一幅苦行僧的浮雕壁画,形象的诠释了“千秋苦旅“四个字的内在含义。雕像右侧的石头被凿磨出一块长方形的平面,大概是准备雕刻碑文或题字。
千秋苦旅石碑是青龙山石阶步道的起点。我们沿步道上行,去瞻仰山上的玄奘寺。
上行途中,陆续看到几座与佛教有关的雕塑。
石板步道上苔痕斑驳,落叶萧疏。
上山的步道很有特点。步道约两米宽,左右两端是石板铺就的坡道,当中有约30厘米宽的齿状石阶,看上去仿佛是镶嵌在石板路当中的一条拉链。
学生告诉我,在坡道上行走,上山时全身重心在脚后跟,下山时重心在前脚掌,由于用力不均匀,很容易疲劳,在雨天湿滑的情况下还可能打滑。如果在齿状石阶行走,可以适当缓解疲劳,能够缓解疲劳,并且不会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