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礁石演变而来的哈图洞——2019南加勒比海之旅(五十一)

标签:
洞穴礁石芦荟蜥蜴 |
分类: 中南美旅游 |
离开鸵鸟农庄以后,我们去参观一个位于库拉索岛东侧的哈图洞(Hato Cave)公园。哈图洞所在的小山丘距离库拉索国际机场很近。站在小山坡上,可以看到沿海而建的机场跑道和起降的飞机。
这是进入公园的大门。大门正面的文字是两种语言的哈图洞名称。
公园里的野生芦荟长势茂盛,一棵芦荟的直径就超过1米。导游告诉我们,世界最主要的芦荟品种就产自库拉索,因此被命名为库拉索芦荟。
仙人掌有两层楼高。
哈图洞的入口在半山腰的位置,需要从这条坡道走上去。
导游说,这座小山和山里的洞穴原来都在海平面之下,由于地壳变动导致山体隆起,海底地壳中的洞穴也随之升到地面上。山坡上这些礁石形状的石头,说明他们曾经在海水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导游说,现在探明的洞穴内面积约一英亩,可行走路径400多米,只有120米路径对游客开放。由于哈图洞的洞口很小,洞中的道路狭窄,出于安全原因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对进洞游览的游客实行严格的数量限制。游客必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组进入。洞中严禁拍照和录像等。
等候约20分钟后一位女导游带领我们进入洞穴。洞里很暗,也很潮湿;好在地面铺设了木板栈道,只要跟着导游在栈道上行走就不会滑倒。导游一边走,一边提醒我们注意左右洞壁上突出的岩石和洞顶掉落的水滴。
我们跟着导游在洞中高高低低的行走约20分钟,渐渐的看到前方有亮光。导游说,有亮光的地方叫做“礼拜堂(chamber)”,是洞中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
这就是礼拜堂了。
这里的亮光来自头顶上方一个通达山顶的小洞口,类似于某些教堂穹顶上的天窗。我猜测,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将这里称为礼拜堂。
导游指着一侧洞壁上的石头告诉我们,那里有一只熊和一只狮子。我仔细辨认了一下才看出来。
洞里的石头形状千奇百怪,但是一个共同之处是各种石头表面附着一层不均匀的绿色,不知道是含有特殊金属元素还是某种苔藓类植物?
溶洞里面有大量的钟乳石,形状千奇百怪。导游说这些石笋、石柱还在生长,大约一百年长一英寸。
礼拜堂周圈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洞口,显得诡异而神秘。只有修建了扶栏和阶梯的洞口才对游客开放。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参观。
我们正在思忖进入哪个洞口,一队在我们之前进洞的游客从一个较深的洞口走出来。他们说,从某个较浅的洞口进去,在里面转一圈,可以从这个洞口返回到礼拜堂。里面的路比较好走,时间也允许。于是我们按照他们的建议进去转了一圈。
因为之前去过贵阳的黄龙洞、无锡的善卷洞、越南下龙湾的天宫洞、新西兰的卡维提萤火虫洞等,哈图洞和那些洞相比,无论面积、游览道路长度、洞内景观都不在一个层面。唯一特殊之处是,这个洞的洞壁上有许多蜂窝状的小洞,不知是否与其生成方式有关。
哈图洞的院子里有几只大号(约半米长)的蜥蜴,俗称变色龙。我们拍到了一只灰绿色的蜥蜴,头身有鳞,背上有刺。
这只大蜥蜴面露不悦,眼神很不友好。似乎对我们打扰它的的居住环境很反感。与我以前见到的哧溜哧溜到处跑的壁虎截然不同。
离开哈图洞公园。公园大门的背面有六种语言表达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