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开普敦街景(上)——2018南非旅游散记(十八)

标签:
开普敦街景建筑雕塑 |
分类: 非洲旅游 |
开普敦坐落在非洲大陆西南角,自然风光秀美绮丽。从1652年建城以来,历经了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与英国人的统治,再加上移民到这里的马来人、印度人和穆斯林,带来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进程、特别的居民构成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开普敦的市容街景呈现出风情万种、兼容并蓄的特点。我们在开普敦仅停留4天。时间很短,纯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却也对这座城市的街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开普敦三面环海,空气湿润。每天清晨,淡淡的雾气漂浮在远山近海的上空,将城市笼罩在一幅轻柔的面纱之中,犹如一幅淡墨轻染的山水画。
造型各异的住宅沿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住在这里的居民可以听到惊涛拍岸,可以看到巨浪翻卷,更可以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李导说,这些海景房的价格不菲,主人都是成功人士。
这是市政厅大楼,建于1905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英国风格混合的建筑。
导游告诉我们,大楼面对的市政厅广场在没有政务安排的时候是个摊贩市场,出售各种具有南非特点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只要具备砍价还价的意识和能力,可以用比较便宜价格买到心仪的物品。
市政厅广场中心位置有一尊面对大楼的人物雕像。雕像基座正面的浮雕与英国国徽有几分相似,下面的文字是:里瓦尔多7世(LDWARD VII)。
开普敦街头人物雕塑非常多,随处可见。其中很大比例的人物雕塑是18、19世纪的英国人的形象,体现了曾经被英国人统治的痕迹。
这是开普敦马来区(Bo-Kaap)的一条街道,左右两侧的房屋亮丽多彩,海蓝、橘红、牙黄、嫩绿、浅粉……。徜徉在街道上,如同行走在安徒生描绘的童话小屋之间。
原来,早在殖民时期,开普敦的外来人无法获得法律认可的身份,他们的房屋也没有门牌号。为了便于识别和记忆,这些马来人只好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和区分各自的住宅。长久以往形成了一种传统风俗。
时至今日,歧视马来人的制度早已不复存在,而色彩缤纷的房子却保留下来。现在,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马来区已经成为开普敦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