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0年沧桑的葡萄酒庄——2018南非旅游散记(十一)

标签:
葡萄酒庄品酒酒香 |
分类: 非洲旅游 |
8月18日下午,我们去参观位于南非开普敦的康斯坦提亚酒庄。
李导向我们介绍了康斯坦提亚酒庄的历史。酒庄的初创要追溯到17世纪。1685年荷兰移民西蒙·范德斯代尔(Simon van der Stel)担任南非第一任总督期间,发现康斯坦夏山谷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酿酒用葡萄,他在此地建立葡萄园和酒庄。1705年开始出产红酒。范德斯代尔去世后,他留下的酒庄几易其主,并被分割成几个小酒庄;其中我们要去参观的康斯坦提亚庄园最为兴盛,出产的葡萄酒享誉世界,曾经受到欧洲国家王室贵族的青睐。现在,康斯坦提亚酒庄是南非葡萄酒文化的代表,也是南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游客进入需要购买门票。
行车时间不长,道路两边出现了漫山遍野的葡萄园。
我们旅游时正是南非的冬季,是葡萄休眠的季节。已经完成冬剪的葡萄枝条上没有一片叶子。犹如排列整齐的根雕制品。
一排排葡萄架之间的空地上,小麦长势良好。
以前在法国和新西兰旅游时都看到过葡萄园,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葡萄园里套种小麦,颇感新奇。仔细想想,这种间作方式非常科学,冬季葡萄休眠,不会与冬小麦的生长争夺阳光;夏季葡萄开枝散叶时,小麦已经成熟收割,为葡萄生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阳光资源。
这幢白色建筑物是当年酒庄主人的故居,虽然在18世纪末翻建过,但是仍然保留着欧洲建筑的风格。
酒庄主人故居现在被辟为纪念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李导带我们到酒庄的酒窖去品酒,这是参观葡萄酒庄的一项主要内容。
酒窖的前厅陈列着几件酒庄历史上使用过的器具。这是榨葡萄汁的橡木桶。
这是运输酒桶的铁轮车。
从前厅到品酒室的过厅地面上,摆满了即将外运的酒桶。导游说,这个酒庄生产的葡萄酒销往世界各地。
过厅墙面上张贴着一张世界各国葡萄酒产量份额比较图。
让我没想到的是,南非的葡萄酒产量占全球葡萄酒产量的27%,居世界第一;法国才占19%,位居第二;第三、第四分别是美国和西班牙。我原来一直以为法国是红酒大国,没想到南非红酒产量比法国高很多。尽管这张图是2004年的统计数据,但是也很有说服力。
这张桌子是为等待品酒的客人准备的。如果客人多,品酒师忙不过来,就请客人坐在这里休息等候。我们参观时品酒客人不多,不需要等候。
为我们服务的品酒师是位中年女性。她先是指着墙面上的图片和文字向我们介绍酒庄历史和曾经获得过的奖励和荣誉;然后拿出一张酒单,说明可供品尝的葡萄酒品种和各自的特点。她告诉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在酒单中任选六种进行品尝。我告诉她,我不善饮酒,请她推荐几款这里的经典产品即可。
品酒师推荐的第一款酒很清淡,有一股青草的香气;第二款和第三款酒分别有玫瑰和巧克力的香气,但是酒香均不很厚重。我将上述感觉告诉品酒师,她连连说,你很会品酒。
第四款、第五款酒的酒香比较厚重香醇,第六款酒感觉最好喝。
品酒师说,我刚才品尝的几种酒都有出售。酒窖里还有更贵更好的酒,如果有需要她可以到酒窖里去取。她建议我选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带回国慢慢享用。
我考虑了品酒师的建议,犹豫再三还是谢绝了。一个原因是价格比较高(第六种酒折合人民币600多元/瓶),另一个原因是考虑行李可能超重。回国以后与一位懂红酒的朋友聊起此事,他连呼可惜。他说,在国内要买到同品种同年份的红酒,价格最少是南非的两倍,而且还不一定买到真货。
尽管没有买酒,品酒师仍然对我们热情有加。我们离开时,她与我在酒窖门口合影。
离开酒窖,准备返回开普敦。看到一家正在营业的酒吧,大树下生意兴隆、宾客盈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缕缕的酒香。
漫步在树荫斑驳的酒庄庭院中,品尝了飘香的葡萄酒,接触到南非酒文化,虽然没有买酒,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