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开之苏堤春晓
南开之苏堤春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29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2018-09-21 22:04:33)
标签:

耶稣堡

文物

瓷器

丝绸之路

分类: 非洲旅游

耶稣堡庭院南侧有一排崭新的红砖房,那是国家博物馆的展厅。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展厅外的拱门连廊下,陈列着一排炮筒。看其外观,保养得很好,没有锈迹和破损。但是看其造型,应该很古老了。跟据阿卜杜拉的介绍,这些大炮是英国人占领城堡时留下来的。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展厅里陈列着不同时期守城军队使用过的兵器和其他历史文物,体现了不同时期统治者留下的不同文化印记。

这是19世纪阿拉伯人占领城堡时使用过的两面大鼓。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把雕刻精美的扶手椅,可能是当年英国驻军首领的御座。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导游阿卜杜拉介绍说,1696年,葡萄牙人占领蒙巴萨时,阿曼军队曾对耶稣堡进行过长达两年多的围攻。葡萄牙海军护卫舰塔纳号奉命前来救援,没想到行驶到城堡外的海面时触礁沉没,不战而败。20世纪70年代,肯尼亚政府组织人员打捞塔纳号及其装载物品。

展板上的画面和雕塑展现了当时潜水员发掘打捞沉船物品的场景。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展板左侧画面显示了塔那号的船体结构和火炮位置,右侧画面展示了沉船中部分物品的用途和位置。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些是在沉船中打捞出陶器。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是在蒙巴萨附近的马纳尼(Mnarani)大清真寺附近出土的15世纪墓石,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阿拉伯文铭文。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是马纳尼大清真寺附近出土的15世纪阿拉伯文墓碑残片。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在所有展品中,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数百年前来自中国的瓷器。

青花瓷茶壶和大将军罐,典型的中国陶瓷器形。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两个天球瓶,无论是器形还是图案,都是典型的中国风格。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这个双龙彩瓷盘,龙的造型和姿势虽然不够威武凶猛,周围环绕着三只凤凰和牡丹等花卉却显得堂皇富丽。

形似持枪眺望者的耶稣堡(下)——2018肯尼亚旅游散记(十三)
 

导游告诉我们,这些中国瓷器中的一部分是从触礁沉没的塔那号中打捞出水。考古学家认为,由于塔那号是军舰,不可能运载商品,所以从塔那号打捞出来的瓷器应该是舰上军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由此可见,葡萄牙当时跟中国已有大量的贸易往来。

中国瓷器展品中的其他部分,分别出土于蒙巴萨附近的盖迪、马林迪等城镇。据史料记载,中肯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由来以久,自公元2世纪开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商品就通过陆路丝绸之路到达中东,并由阿拉伯商人或波斯商人转运至东非地区;而在十五世纪郑和七下西洋时,也曾两次到达过肯尼亚的沿海领域。

展柜里的中国瓷器,风格古朴,图案优雅,做工精美,它们在数百年前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熠熠生辉,展示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