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纳斯卡荒漠图案飞行 |
分类: 中南美旅游 |
结束了鸟岛之旅,我们准备去参观纳斯卡线条。这是个需要提前预约的自费项目,我们这个旅游团中,连领队共有8个人报名参加这个项目。
纳斯卡线条是位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地面上的地画。根据此前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报道,1927年,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周围山麓远足时首次发现了一些开凿在地面上沟槽,这些沟槽不深但是很长,从地面很难看出沟槽的全貌。1939年,一个名叫保罗·科索克的科学家兼水利系统专家驾小型飞机考察纳斯卡地区古代水利系统时,惊喜地发现了由那些沟槽组成的各种巨幅图案。从飞机上看下去,那些地面的沟槽不过是一条条勾勒图案的线条而已。因此,这些地面上的图案被称之为纳斯卡线条(The Nasca Lines)。他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兴趣,考察、研究、参观纳斯卡线条的人接踵而至。
从那以后,人们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纳斯卡地画。这些地画包括螺旋线、锯齿形和波浪线等线条、几何图形、动植物图案等。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了什么,在茫茫荒漠中创作了这些数量和规模均堪称巨大的地画。这些神秘的线条因此被称为“上帝的指纹”。
国家地理纪录片《纳斯卡线条》编辑认为,这种线条的总量大约有几千个,但由于数量众多,有些线条相互交织交织,有些图案相互重叠,错综复杂,并且不断有新的线条或图案被发现,使得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无法确定,纳斯卡线条组成的地画到底有多少。我们要去参观的地画,只不过是已经发现地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导游特地嘱咐我们,报名观看纳斯卡线条的游客,中午不要吃饭。因为乘坐的小飞机比较颠簸,多数人都会晕机。他会在餐厅为我们打包几个餐盒,等我们参观回来再吃。我们听了他的话,没有吃午餐。事后证明,他的提醒太有必要了。
下午两点,我们8个人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柜台工作人员在发放登机牌时还发给每人一张飞行路线图,图中标注了飞行中看到的地画图案和顺序。
所有乘客都要在这里称体重,由机场工作人员按照均衡配重的原则分配座位,我的座位是3号,位于主驾驶后面的第二排。然后通过安检进入候机厅。
候机厅的信息屏显示,有两个航班正在准备起飞。我们的航班是AND OB 1983,预计起飞时间是14:20。
这是我们即将乘坐的飞机,比我原先想象的机型要大一些,除第一排的空乘人员之外,还可以坐16名乘客。
几位美女登机前,精神抖擞地挥手致意。
领队登机时,回眸一笑百魅生。
飞机上配备了两位驾驶员。主驾驶是位40多岁的女性,面孔很严肃,但是声音很轻柔。
副驾驶是位帅哥,他仔细检查我们的安全带是否扣好;并提醒我们,每人前排座椅的口袋里有两个塑料袋,供晕机呕吐时使用。
飞机起飞后迅速上升高度,可以看到荒漠之中正在建设的一座大型化工企业。
荒漠中的一片片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地,犹如在不毛之地中铺设的绿色绒毯,给荒漠带来了勃勃生机。
飞越人工林之后,飞机舷窗外开始出现类似飞机跑道的直线。
地面上弯弯曲曲的白色线条,好像层层海浪留下的痕迹。可是这里的如此干旱,历史上也没有大海,怎么可能有海浪呢?海浪图案之间的地面上,有一座埃菲尔铁塔形状的印记,印记里面土地颜色比周围土地颜色浅一些,所以看得比较清晰。这是否就是纳斯卡线条?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机场发给我们的飞行路线图中没有标注这个图案?
又一个倒置的埃菲尔铁塔形状印记!后来得知,这些印记确属纳斯卡线条的组成部分,但是属于其中最简单的图案,所以在机场发给我们的飞行路线图中没有标注这些简单图案。
从起飞到这里,飞机一直比较平稳,也不很颠簸。所以我比较乐观,感觉这次飞行我应该不会晕机。后来才知道,我乐观的太早了。
飞机渐渐降低高度,地面的景物更加清晰了
杭州美女董姐姐最先发现了宇航员图案。只见机翼下棕红色的山坡上,画着一个身着连体宇航服、两个大眼睛的宇航员图案。宇航员举手过头,似乎是在过往游客问候致意。
看到地面上出现了飞行路线图标明的1号图像,说明已经到达主要游览区上空。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递给空乘人员20美元小费,她会意地接过去。我们什么都没说,他们也什么都没问,一切都在心照不宣中。
纳斯卡线条的精华展演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