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失落之城”的马丘比丘(补)——2018秘鲁旅游散记(十八)
标签:
马丘比丘城区考古雄鹰 |
分类: 中南美旅游 |
马丘比丘中心广场的最北端有一块山形的大石头。导游说,根据印加人的传统,他们建房造屋之前,都会选择一块大石作为“圣石”(The Sacred Rock)作为镇宅之石,以祈求房屋牢固,家宅平安。建设村镇也是如此。据专家推断,这块大石头应该是马丘比丘的镇城之石。
圣石旁边有座小木屋,穿过小屋旁的栅栏门是通向华纳比丘的山路。
华纳比丘是毗邻马丘比丘的一座山峰,就是前面在马丘比丘明信片中看到的国王之脸的鼻子。导游说,这座山的海拔只有2693米(马丘比丘的海拔是2430米),登上此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马丘比丘的风采。但是因为山形陡峭,非常险峻,出于对保护古迹和道路容量的考虑,当地政府对攀登华纳比丘有严格的人数和时间限制。小屋外墙上挂着一幅华纳比丘(Wayna Picchu)导览图。图中文字显示,这里每天只允许400名游客进入,7点和10点各开放一次,每次200人;并进一步提示了在华纳比丘游览不同线路所需要的不同时间。
这是中心广场右侧的城区(下文简称右城区),因每间房有3个门而被称为三门区(Three Doorways Sector),和左城区相比,这里的房屋不那么整齐,建筑结构也略显凌乱。所以有些考古学家估计这里是奴仆工匠的工作场所。
右城区唯一的神庙是神鹰庙(Temple of the Condor)。在右城区的一个小房间里,碰到一位导游在向他的游客介绍神鹰庙。这是他展示给游客的图片。
根据他的介绍,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可是怎么看也找不到导游图片中显示的雄鹰图案。
如果拍地面是这样的,像个鱼头。
如果拍岩壁,倒是有些像兀鹰双翅的造型,可是没有鹰头。
后来,在网上看到其他到过此处的游客拍的照片,才发现问题在于我拍摄的位置太近,拍摄角度也有偏差。下图是一位名为阿兹猫的网友发布的图片。在这位网友的图片中,鹰头是地面凸起的那块三角形石头,鹰翅是我们拍到的岩石,合起来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简直是一幅天然形似的立体雕塑。印加石匠的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果然了得。
因为马丘比丘没有历史记录,对景区里的建筑特征、房屋用途、功能分区的介绍都是以考古学家学家的分析和推断为依据,而没有可靠的历史文献支持。尽管如此,我仍然为遗址的轮廓和规模感到震惊。
那些等级森严的建筑规划、疏密有致的房舍街巷、沟渠纵横的灌溉系统、犹如天阶的层层梯田,在14世纪,没有电力、没有大规模的建筑施工设备,古印加人是如何完成如此浩大宏伟的古代建筑呢?他们如何运输重达数吨的巨石,如何在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建成屹立数百年的城堡,真让人无法想象。如此精密的建筑、细致的规划,却没有任何可以查证的历史记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在写此篇博文时从网络了解到一个信息,马丘比丘与中国长城等文化遗产在2007年被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观(the New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姑且信之。
最后,再发几张马丘比丘的图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