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2018-07-26 16:00:01)
标签:

萨克赛华曼

要塞

城墙

建筑

分类: 中南美旅游

离开太阳神庙遗址公园之后,导游带我们去参观萨克塞华曼(Sacsayhuaman古要塞遗址。

导游告诉我们,库斯科曾是古印加国的首都。为了拱卫首都,印加人在库斯科四面的制高点建有4座守卫库斯科的要塞城堡。现在留存较为完整的是库斯科城西北郊3公里、海拔3600米的萨克塞华曼要塞。在古印加语中,“萨克塞华曼的含义是山鹰。它依山而筑,占地4平方公里,主体由里外三层城墙组成。城墙原高18米,里层城墙周长360米,外层城墙周长540米,而且墙身呈锯齿状,共有66个突出的锐角形墙垛,墙垛上的士兵可以利用这种建筑结构交叉投掷标枪,有效射杀入侵之敌。西班牙征服古印加帝国后,大肆毁坏城墙,将拆下石块用于其他建设,对要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只有那些非常巨大,非常牢固的部分实在拆不动才保留下来。所以目前可以看到的遗址只有古要塞原址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萨克塞华曼要塞卫星图片。要塞的平面形状东西长,南北短,形如一只平放的大钟,要塞北侧的锯齿形城墙清晰可见。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这是在视觉中国网站下载的要塞图片。在这张图片中,不仅可以看到要塞北侧的锯齿形城墙,里层城墙中的城堡遗址也清晰可见。传说,萨克塞华曼城堡中那个圆形地基是一座塔的遗址,塔身下面有迷宫般的通道,其中的一条通往古印加帝国的藏宝库。宝库只存在于传说中,而城堡的残垣断壁却证明了印加古国的历史。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我们到达要塞遗址东北方向的停车场时,正在下雨,而且越来越大。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这是66个锯齿形墙垛中的一个,墙体上的巨石在风雨中更显沧桑本色。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人走在城墙下,衬托得城墙更加宏伟。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导游告诉我们,城墙和城堡建造共用了30多万块石料,都是重达数十甚至数百吨的巨石,其中最大石块高9米,宽5米,重约360吨。这些巨型石块被巧妙地切割成不同形状,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起。在那个没有大型动力设备、没有电力的时代,印加建筑师使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切割、挪移、打磨、运输、安装这些重达二三百吨的巨石?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1950年,库斯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许多西班牙时期的建筑因受损而倒塌,而萨克塞华曼古城墙巍然屹立不倒,令世人叹为观止。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从这个门口向上走,可以进入里层城墙去看城堡遗址,就是地图中的Muyuk Marka。那天我们刚到库斯科,多少有些高原反应,身体不舒服,再加上下雨路滑,就没有上去。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雨越下越大,我的冲锋衣可以挡小雨,在大雨中的作用约等于零,里面的衣服几乎都湿透了,让我对落汤鸡的感觉有了切身的体会。尽管形象非常狼狈,还是在要塞的城墙遗址前留影一张,证明我们到此一游。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在这里的参观不得不草草收场。在写此篇博客时,我在网络中搜索到几张萨克赛华曼要塞的图片,贴在这里,以弥补当时看得不仔细的遗憾。

这是晨曦中的萨克赛华曼。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这是夕阳下的萨克赛华曼。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这张照片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古要塞建筑3D模型。

以山鹰命名的古要塞遗址——2018秘鲁旅游散记(九)

 

最后补充一点信息。

为了写这篇博客,我在网络中搜索相关信息时看到一种关于关萨克赛华曼古要塞建筑的说法,感觉脑洞大开,转贴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见到这些巨大建筑(即萨克赛华曼)的欧洲人一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人间奇迹全部是印加帝国的子民创造的。可是考古研究发现,即使在印加帝国鼎盛时代,印加人也没有发明铁制工具和带轮子的交通工具。他们也没有大牲畜,能在安第斯山区饲养的最大家畜是南美洲的羊驼,这种动物体形太小,即使一只大羊驼最多也只能驮运不到20公斤的货物,所以,当时的大部分货物都靠印加男人用人力背送的。他们靠什么来加工和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块呢?

而且,萨克塞华曼城堡中最大的石块重达300吨,不要说当时的印加人,就是在今天,在全世界所有的地方,恐怕也都找不到搬运重达300吨的石块的巨型车辆。要想把重达二三百吨的巨石运到蜿蜒陡峭的半山腰,再垒砌成密不透风的石墙,确实是难以想像的。建造者们用什么办法建成了这座巨石古堡,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据秘鲁史料记载,曾有一位印加君王,试图效法修建萨克塞华曼城堡的先人,从数公里外运来一块巨石,想要竖立在城堡中,以增加他的光彩。两万余名印第安人牵引着这块大圆石,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进发……途中石头忽然坠落悬崖,压死3000多名工人。这段记载说明,印加人似乎并不具备这种非凡的建筑技术。

所以,有的专家不同意萨克塞华曼古堡是印加帝国鼎盛时期建成的这一结论。他们认为,根据古堡的建筑风格和技巧,应当是印加人来到此地之前的某个不知名的民族,用一种现在已经失传了的高难度技术建成的。

而且,当地的印加人自己对此也另有一种说法。他们说,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和这座宏大的巨石建筑早在印加时代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它们都是很久之前由一个名叫维拉科查的神和他的信徒们建造的。而他们只是这些巨石建筑的使用者与南美古老文化传统的最后守护者。这位大神维拉科查,也就是库斯科太阳神庙未被毁灭之前供奉的主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