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相呼应的云台观和重阳阁———云台山游记(六)

标签:
云台观道观重阳阁茱萸 |
分类: 国内游记 |
凤凰岭山顶是一片不大的空场。如下图(来自百度地图)所示,云台观和重阳阁分别坐落于空场的西北方和东南方,一观一阁,一低一高,两座建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云台观座落在凤凰岭的山坳里,背风向阳,绿树环抱,犹如瑶池仙境般幽静。
从近处看,云台观白墙青瓦,不大的院子清幽古朴,超凡脱俗。
道观大门的两侧,悬挂青底绿字的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门楣上方的“云台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飘逸洒脱。
我不懂道教,不敢打扰道观的清静。据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个道观虽然不大,但是在道教信众中小有名气。观内除供奉道教诸神外,还特别供奉生于修武、终于云台山的道教神仙宁封子。
道观门口两座六层的铜香炉,通体挂满了红色的许愿符。目测香炉的最高层大约7米高,真不知道最高层的那些许愿符是如何挂上去的。
仔细看去,挂在香炉上的许愿符颜色都很鲜艳,也很干净,没有被风吹雨打后褪色陈旧的痕迹,说明是最近几天刚挂上去的。云台观的香火旺盛可见一斑。
白墙红檐的重阳阁位于凤凰岭山顶空场的东南侧,共四层,30多米高。
重阳阁立于绝壁之巅,飞檐翘角,颇有仙山楼阁的意境。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信息,重阳閣始建于唐初,原为木质结构,元代毁于战乱。2002年依古县志所载原貌在原址上复建而成。
进入重阳阁的第一层,首先看到迎面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唐代诗人王维的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风俗。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在洛阳求取功名,无法与家人团聚登高,故写诗表达思乡之情。因其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诗中所说的“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在重阳节佩带茱萸登高,有辟邪消灾的作用。王维在诗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提及不能与兄弟们佩带茱萸登高望远而感到孤独和遗憾。
有些游客不明就里,认为王维到云台山访友,时逢重阳,他登上重阳阁,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茱萸峰也因此而得名。这是一个误解,是一个巧合。其实,王维当时并不在云台山,诗中提及的“茱萸“也不是这个茱萸峰。
重阳阁东侧是百丈悬崖,崖顶建有半圆形的望亲台。
登山重阳阁的最高层,凭栏远眺,但见群峰傲然、玉树临风,顿有飘然欲飞之意。
从重阳阁望出去,一座绿树葱茏的石壁迎面而立,一层层“桌状高地”(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延伸铺展。透过薄纱状的雾霭,隐约可以看到岸上小镇的房舍。果然是登高望远的绝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