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丹叠彩的红石峡(上)——云台山游记(一)
 (2017-11-13 22:30:59)
	
			
					(2017-11-13 22:30:59)		| 标签: 云台山岸上小镇红石峡栈道 | 分类: 国内游记 | 
这几年,常常在电视广告中看到云台山的名字,心向往之。虽然几次到郑州出差,但都来去匆匆,与这个被称为“中原第一景”的风景名胜失之交臂。这次有机会到云台山一游,了却了几年来的心愿。
我们四个人开了两辆车从郑州出发,在郑云高速公路行驶约1个小时,到达云台山服务区。由于时间尚早,服务区空荡荡的,除了我们之外没有其他的车辆和游客。
 
离开服务区之后,汽车继续向云台山行驶。随着公路转弯拐向西北,道路前方出现了云台山的轮廓。
按照公路交通标志的指示,我们行驶到山门停车场。这个停车场距离云台山景区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自驾游的客人可以在这里存车买票,乘坐景区专用交通车进入景区。就在我们准备买票的时候,一位衣着简朴的女子过来搭讪,她介绍说她家在景区里的小镇开了一家饭店,还有停车场。她可以带我们抄近路走到小镇。如果我们中午在她家吃饭,就免费停车;如果不在她家吃饭,需要交停车费。我们想,中午反正要吃饭,在她家吃饭还可以免费停车,比将车停在景区外面十几公里的停车场还是方便些。于是我们让这个女子上了前面的车带路,行驶了二十分钟左右,到达了云台山脚下的小镇。这座小镇的名字叫做“岸上”,想来应该是傍水而建,故有此名。这个小镇名字很有特点,也很好记。
我们刚在带路女子家的饭店门口停好车,饭店老板娘就过来请我们点菜。她说先点好菜,她可以提前准备,等我们中午来吃饭时就不用等了。尤其是当地土鸡汤需要炖比较长的时间。我们想想也有道理,就点了几样菜,其中包括老板娘大力推荐的土鸡汤。
岸上小镇是进入云台山景区的必经之路。这是岸上服务区的售票处。
售票处门口张贴着景区景点乘车示意图。
云台山的票价包括两部分内容:参观门票150元/人,符合条件者可以半票或免票;观光车票60元/人,不能免票。
我们符合规定的免门票条件,但是不能免车票,所以买了60元/人的优待票。
云台山景区实行通票制管理,分景点验票,自购票日起两天内有效。游客第一次使用门票时要录指纹,以后进入其他景点时要核对指纹。因此如果丢了这张门票,被其他人捡到也不能用。
云台山有八个景区,需要两天才能游览一遍。这大概就是门票两日内有效的主要原因。我们仅有一天时间,只能选择最精华的景点。
我们先去参观距离岸上小镇15分钟车程的红石峡。红石峡是云台山最有名的一座峡谷,它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山峰多为赤红色,故得名之。
红石峡入口处的凉棚下,摆放着一排排可移动伸缩护栏。景区工作人员说,当天游客不多,随到随进。如果游客数量多,峡谷内的栈道狭窄,容量有限;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限量放行,就使用这些栏杆引导和规范游客排队等候。特别是在黄金周等法定节假日,这些栏杆构成的之字形通道里挤满了人,外面还排着长长的队。等候一两个小时的情况很常见。听到这些话,我们暗自庆幸没有在法定节假日游览云台山。
红石峡入口位于峡谷桥的东桥头。站在桥上向北看去,陡峭幽深、蜿蜒曲折、怪石嶙峋的红石峡尽收眼底。
根据一些旅游网站提供的信息,红石峡全长约1500米,整条峡谷处于地表以下。游客需下到86米深的谷底,才能领略和欣赏绝美的峡谷奇景。进入峡谷的路除了阶梯就是栈道,狭窄而陡峭,比较消耗体力。峡谷桥的西头立着两块标识牌,指示红石峡的游览入口,也提醒年老体弱、身体不适的游客量力而行。好在我有备而来,带了登山杖。一天走下来应该不会太辛苦。
进入峡谷的道路两侧,树影摇曳、黄叶斑驳。
走过几百级上上下下的台阶,道路两侧的树木被红色的石崖所替代。
崖壁上的广告提示我们,12亿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海滩,随着当时海平面的上升与下降,这个区域的地壳沉降和上升交替互现,红石峡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断层带。却原来,这个陡峭而神奇的峡谷是从海里长出来的。由此可见,沧海桑田之说并非无稽之谈。
栈道旁崖壁上的一幅宣传牌,释疑崖壁的红色之谜。
崖壁的红色来源于岩石中的氧化铁。由于铁质含量不均匀,导致岩石的红色深浅不一,层次分明。
沿着崖壁开凿的栈道,上面的巨石犹如一片飘落的红云。
这段栈道仿佛是一条贯穿山隧道,颇有曲径通幽的感觉。
红石峡长1500米,两侧的对峙的崖壁,最宽处不过20米,最窄处不到5米。狭窄处有跨越天堑的小桥。桥下是清波碧潭,桥上是叠彩绝壁。
此处是名符其实的“一线天”。
据网络上搜到信息,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游览红石峡后曾赋诗一首:“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诗中说的“鸟翼飞来一线开”,就是这里的景色吧。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