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郭道扬先生有感

标签:
会计史通史专著敬佩 |
分类: 有感 |
11月2日,利用到湖北武汉市参加会议的机会,我去拜访世界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先生。
郭先生见到我很高兴,热情地招呼我喝茶吃糖,关切地询问我这几年的工作情况;随后向我介绍他正在撰写的会计学巨著《中国会计通史》。
郭先生告诉我,这部《中国会计通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首先通过挖掘中国原始社会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和“夏商文化”,依据史证寻找中国会计的起点;这是课题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现在这个难题已经基本克服,目前正在梳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会计发展的进程和相关史料。该时期的资料非常庞杂,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郭先生治学严谨,他的著作中提及的所有史实都有确凿的史料依据。因此经常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中查找、核对,并随时关注中国考古成就的最新成果。我看到先生家书房的地面放着一大堆书,约一米见方,将近一人高。先生说,他从这些书中查阅到中国古代会计发展进程的一些证据。
为了保证《中国会计通史》资料详实、信息丰富,先生在写作过程不断补充新资料、增加新内容,原计划百万字的篇幅不断增加,现在估计完稿后可能达到两百万字。虽然书稿的文字数量增加,但是预订的完稿日期却并不因此推延。
由于不习惯用电脑,先生都是手写第一初稿,然后由研究生录入电脑打印,他再修改形成第二稿;再打印、再修改。直到先生认为基本满意,才交给博士生去翻译。这样可以实现中英文书稿同步出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汤老师告诉我,郭先生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3000字的进度。如果某天因故没有完成,以后一定要补上。这3000字是创作而不是抄写,是用手写而不是用计算机录入,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先生的敬业精神真令我感动。
我知道先生很忙,不应该多占用他的宝贵时间,而先生始终精神矍铄,谈锋甚健,滔滔不绝介绍他在撰写《中国会计通史》过程中解决的困难和思考的问题。我怕耽误先生的休息,坐了半个小时之后不得不起身告辞。
临别时,我希望与郭先生合影,得到他老人家的欣然应允。
先生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但是依然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笔耕不辍;真使我由衷地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