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如墓碑的战争纪念馆(下)——2016澳大利亚旅游散记(十二)

标签:
战争军人遗物阵亡 |
分类: 大洋州旅游 |
在战争纪念馆的前厅一直向里走,进入布莱德拜瑞(Bradbury Hall) 战机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在不同战役中经参加过实战的飞机。
在上篇博文展示的战争纪念馆卫星地图中,十字形纪念馆的东北侧有一幢扇形的建筑。那是澳新军团展厅(ANZAC,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rps的缩写)。我们从飞机展厅穿过一条走廊,进入ANZAC展厅。
通过阅读展厅的文字介绍得知,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4月25号到9月之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组成澳新军团,跟随英军为主力的部队在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岛实施抢滩登陆。这是澳大利亚立国(澳大利亚1901年正式独立)后第一次派遣自己的建制部队参战,以前都是拆分加入英军的。由于对敌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澳大利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遭到惨败,阵亡7594人,总体丧失战斗力26094人。
尽管首战失利,该战役毕竟是澳大利亚第一战,因此在展馆内使用专用展厅展出了大量战争遗物、图片和模型。多媒体影视厅通过先进的激光、影视、立体声音响等高科技手段,逼真地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情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导游告诉我们,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立国第一战,战争纪念馆所在的道路被命名为澳新军团路(Anzac Parade),4月25日为澳新军团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退伍军人和群众都会举行集会、游行、献花圈等活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新军团中阵亡的士兵
在参观战争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目睹了战争的遗迹,还看到一些令人感动的场面和镜头。
展厅中有一排壁柜,里面陈列着一条条折叠好的白色浴巾,每条浴巾上有数量不等的小红花。每条浴巾的左下角都标识了该浴巾原来主人的姓名和阵亡时间。浴巾上的小红花是阵亡者战友、家人和游客敬献的。
这条浴巾的主人是Robert Poate,2012年8月29日阵亡,时年22岁。
这条浴巾的主人是Cameron Daird,2013年6月22日阵亡,时年23岁。
每条浴巾代表一个逝去的生命。他们离去时如此年轻,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就为国捐躯了。
几个现役军人在参观纪念馆。年轻的面孔上流露出刚毅和忠诚,他们应该比一般游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他们面临的考验。
结束参观之后走出展厅,再次进入有倒影池的庭院。
这时我们注意到,在倒影池两侧的走廊的黑色墙壁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那是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澳大利亚军人名册。姓名旁簇拥着的红花,说明他们没有被遗忘,正如纪念馆门外碑石上的文字所言:他们的名字活着,直到永远。
在纪念馆外的空地上,一尊雕塑让人心酸动容。
雕塑中,一名全副武装的军人与一条军犬依依不舍的告别。军人的左臂上悬挂着狗的牵引皮带,应该是刚从军犬项圈上摘下来的。狗狗可能不知道战事结束了,但是它意识到主人要走了,要离开它了,再也不回来了;狗狗无言,它的眼里流露出许多的不解,许多的不舍,许多的留恋,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