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李宝震教授

标签:
李宝震恩师照片学识 |
分类: 思念 |
整理旧相册时,无意间找出李宝震教授生前送给我的两张照片。
照片中的李先生,笑容可掬,慈祥睿智。
这是李先生在照片背面的签字。
先生的照片勾起了我对恩师的怀念。
李先生是会计学界的一代名师。他老人家博学多闻,热心会计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我虽然不是李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仍然得到李先生的多方指导,受益良多。
李先生原先在南开大学任教,后来因为院系调整转入天津财经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工作,但是他家一直住在南开大学的教师宿舍楼,与我家非常近。再加之先生的三女儿与我是中学同学,因此我在知道李先生是著名的会计学家之前就认识他。先生对待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与周围邻居的关系都很融洽。
1986我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我的导师阎光华教授经常向我们介绍李先生的学术造诣,但是那时我并没有将阎先生所说的著名会计学家与和我家邻居的和蔼老人联系起来。1987年,我在阎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写了一篇论文,得到李先生的称赞,他主动为这篇文章写推荐信,鼓励我们申报当年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当我按照阎先生告诉的地址到李先生家去取推荐信时,才知道我早就认识的这位和蔼长者竟然就是我仰慕已久的会计学界泰斗。
1989年5月,阎先生邀请李先生参加并主持我们几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得到李先生欣然应允。由于当时学校的教室比较紧张,我们的答辩就在李先生家举行。在答辩中,李先生针对我的论文内容从文献到观点,从理论到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先生的评论不仅让我茅塞顿开,也让我特别仰慕先生的渊博学识。
后来我才听说,李先生幼年接受家庭和私塾的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文史功底。1926年考入英国基督教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接受严格的英语训练,并学习数理化等新科学,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读大学时,李先生对会计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中外会计文献,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难怪他老人家对中外会计名家的著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李先生对我的硕士论文选题和内容比较满意,他老人家认为我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比较勤奋,尚属可教之材,建议我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在先生的鼓励之下,我报名参加天津财经学院199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但是由于基础不实,努力不够,初战失利。就在我继续努力准备再考的过程中,先生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先生的离世,让我跟随先生读博的愿望变成了终身遗憾。但是,先生的教诲、期望始终激励着我,指引我在会计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前行。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于1997年考入天津财经学院,终于圆了我的博士梦。
看到先生的照片,回忆先生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如果先生在九泉下有知,大概会为我的些许成就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