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的宙斯神庙——2015希腊旅游散记(五)

标签:
神庙宙斯遗址运动会 |
分类: 欧洲旅游 |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Zeus)是众神之神,是万神之王,他掌管天界,秉公执法,主持正义,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立的神庙在希腊语(OΛYMПIEIOY)中读作奥林匹亚,古希腊人顺理成章地将每4年一次为祭祀宙斯举行的竞技大会称为奥林匹亚运动会,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身。宙斯神庙因此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宙斯神庙的卫星地图。
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信息,宙斯神庙建于公元前470年,公元前456年完工。原来的神庙有104根高17.25米、顶端直径1.3米的大理石柱,殿中供奉着由建筑师Libon设计的宙斯神像。公元前86年,罗马军队攻占雅典,宙斯神殿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建筑及石柱被强行拆毁并运往罗马。现在的宙斯神庙只是古代建筑的遗址,即没有庙,也没有殿,只有在废墟中形影相吊的13根石柱,向游客展示曾经的恢弘气势和灿烂文明。
2004年,雅典举办28届奥运会。在奥运会开幕前,主办方将神庙北侧两根倒塌的石柱重新树起,并在它的顶端装上了按照原型复制的柱头,勾画出神庙原来长107.75米的规模。加上原来残存的13根石柱,现在游客看到宙斯神庙遗址有15根站立的柱子,其中有2根石柱孤立地树立在废墟的另一头。
神庙遗址西北方向的山岗就是我们刚刚参观过的卫城。(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宙斯神庙拍摄的卫城图片很不理想。这张图片是在网络中下载的。)
在宙斯神庙遗址的地基上,还躺着一根倒塌的石柱。高大挺拔的柱身分解成许多齿轮形状的石块,每块石头齿轮当中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导游告诉我们,古希腊人将这些石块垒砌成石柱,需要在上下两块石头的孔洞之间地插进石楔,将石块衔接起来。如果这些孔洞是圆的,里面的石楔就容易转动,影响石柱的稳定性,所以古代工匠特别将孔洞凿成方形的。
宙斯神庙的柱子都是科林斯式列柱。这种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它的比例比爱奥尼柱式更为纤细,柱头用树叶花草的造型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
去年暑假我到法国的卢浮宫参观,特别留意了那里展出的科林斯式柱头雕塑,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宙斯神庙的西北角的树荫中伫立着哈德良拱门(Arch of Hadrian)。
用现代人的标准看,哈德良拱门即不高大,也不宏伟;但该门却是古罗马时代进入雅典城的凯旋门,公元131年由占领希腊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所建。在古希腊时代,雅典城区很小,宙斯神庙位于雅典城墙外。后来雅典城区不断扩展,神庙所在位置被纳入城区。哈德良拱门也因此成为划分为新、旧城区的标志。
漫步在宙斯神庙周围,到处是古代建筑的遗址。
遍地的断壁残垣,遍地的碎砖烂瓦,同时也是遍地古迹和文物。所有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久远的历史、经典的神话、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