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姑娘素荣的幸福生活(上)
(2015-06-03 23:16:00)
标签:
情感素荣当兵的幸福 |
分类: 知青印象 |
素荣是我插队时认识的第一位农村姑娘。
我们刚下乡那会儿,对农村的所有事物都很生疏。先不说干农活,一开始连饭都做不熟。生产队安排素荣教我们逐步学会了做饭、磨面、推独轮车、耪地等。我与素荣接触很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由于当时农村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多数农村女孩子都希望找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丈夫,既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跳出农门,摆脱干农活的辛苦。但是在城里有工作的男青年毕竟数量有限,供不应求;而那些“当兵的”,即从农村应征入伍的现役军人,由于他们退伍后可能留在城市工作,因此受到农村女孩子的青睐。
素荣自然也不例外。听说曾经有几个人给她介绍过对象,都是家境还算不错的农村青年。但是素荣一听是农民,连面都不肯见。后来有一位媒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在山西大同当兵的,正巧回家探亲,老家位于我们村东北两公里左右。听说那个男孩相貌很好,但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素荣一听对方是当兵的就同意见面,见面之后没有任何犹豫表示同意,并希望尽快结婚。
没想到的是,那个男孩却不同意。这让素荣很失落,也很不满。她曾经对我说过,“他家活穷刹(阜城方言,非常穷的意思;最后一个字读音“sa”,轻声),我都不嫌弃,他还不愿意!”言外之意是那个男孩不识抬举,有眼不识金镶玉。这种事情别人都不好说什么,只能劝她想开些。
又一个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那个当兵的又托媒人捎话来,说他同意这门婚事了,也同意尽快结婚。大家都觉得奇怪,对方的态度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以后才知道,那个男孩的母亲(就是素荣后来的婆婆)认为,自己家条件差,拿不出彩礼,能找到素荣这样的媳妇不容易;她坚持要求儿子同意与素荣成亲。开始儿子不同意,她就称病卧床不起。僵持几天之后,儿子终于让步了。
素荣当时不了解这些原委。她真是喜出望外,立刻着手安排结婚事宜。好在嫁妆是早就准备好的,素荣没要任何彩礼,婚礼从简,几天内就嫁过去了。
婚后不到一个星期,她丈夫返回部队。半年之内,一封信也没给素荣写。
素荣自然知道,她丈夫不爱她,甚至对她没有好感。但是她需要通过努力去争取、去获得丈夫的喜爱,进而获得后半生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