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格空白行发财的手段——关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小案例(三)

标签:
空白行农民工财务科出纳 |
分类: 有感 |
小徐曾经担任一家企业的出纳。她的前任的前任因为侵占公司财物而被判刑。上任伊始,公司领导多次用这个教训来告诫新员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读MBA时,曾经和我说起她的前任的前任贪污公款的手段和结局。为了便于行文,下文将小徐的前任的前任假称为吴小妹。
吴小妹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在财务科做出纳。当时企业处于初创时期,基建规模比较大,雇佣了大量农民工,每个月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将近10万元。
发放工资的程序是:月末,每个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根据当月用工数量和考勤记录编制工资发放名册,报给财务部门;财务科长审核无误之后签字盖章,转给吴小妹开现金支票到银行取款,然后按照核对确认的金额发给各工地项目负责人,再由项目负责人再发给工人。
由于企业财务部门人手少,科长比较忙。有时来不及审核工资发放名册,就临时安排吴小妹替他审核。吴小妹很聪明,做事很麻利,每次都圆满完成科长交代的工作。科长很满意,也很放心。后来实在忙不过来,索性指定吴小妹负责审核工作,并将财务部的公章和自己的手章也交给吴小妹保管,允许她审核后直接盖章提款。
吴小妹在审核中逐渐发现一些可乘之机。
各工地项目负责人提交的工资名册的基本格式如下。
每页不算表头和合计有20行。如果用工人数不到20名,一页填不满,应该将空白行用斜线划掉(如下图所示);同时应该在每页的最后一行算出合计金额,便于检查与核对。但是多数工地项目负责人在填写工资名册时,并没有在空白行上划斜线,也没有计算填写合计金额。吴小妹发现这些空白行中蕴藏着发财的机会。她试着在空白行里填上几个虚构的姓名、工种和出勤天数,计算出工资金额,然后算出合计额。由于审核、取款、发钱都是她一个人负责,所以包括假姓名的工资名册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吴小妹取款之后,按照各工地负责人提交名单发工资,多余的部分就被她攫为己有。就这样,她用虚假的名字换来真实的货币。第一次顺利得手以后,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后来她感觉利用空白行来钱太慢,开始在工地负责人提交名单的基础上增加新表,例如工地负责人报来的名册只有5页,她用编造的名字做出第6页。
吴小妹的行为持续了大约一年多。企业的原财务科长调动工作,新来的财务科长自己负责工资名册的审核工作,发现当月的工资费用比上月显著下降,而各工地项目的用工数量却没有显著减少。吴小妹的贪污行为就此被发现,最后确认她贪污公款约8万元。这个数目现在看起来不算很大,但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名大学教授的工资才300元左右,8万元算是巨款了。
吴小妹为她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吴小妹作假手段并不高明,如果财务科长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这问题完全可以避免。但是现在类似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这个案例仍然有现实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