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寺庙风格不同的永长寺——2015越柬旅游散记(二)

标签:
永长寺募捐风格大佛 |
分类: 亚洲旅游 |
2月2日上午,我们按照旅游计划的安排去参观位于胡志明市南方的永长寺。
由于昨晚入住酒店已是子夜时分,所以领队和导游安排大家多休息一会儿。上午9:30出发。
永长寺距离我们所住的酒店只有60多公里。因为交通比较拥挤,我们乘坐的旅游车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永长寺所在的美拖小镇。时间接近中午,导游安排我们先去吃午餐。
吃饭的餐厅叫做“柏松园餐厅”。
餐厅所在的院子很幽静,餐桌置于绿植环绕的凉亭中,盆景、雕塑点缀其中。
导游在路上说请大家吃鲍鱼和龙虾,然后又补充说是包在糯米纸里的鱼和养在笼子里的虾。虽然是开玩笑,但是中午饭的味道确实不错。这是“油泡象鱼”,就是油炸象鱼(湄公河越南段特产的一种鱼),是一道很有名的越南特色菜,用糯米纸将象鱼的肉与豆芽、青菜裹成春卷状,蘸着当地特有的鱼露吃。
用餐过程中一位老者不时走过来指点服务生,并告诉我们某个菜应该如何吃。他告诉我们他父母是越南华侨,他出生在这里,二十多岁时回国,父母和妹妹都留在越南,这家餐厅就是他妹妹开的。他现在退休了,到这里来探亲,顺便给妹妹帮帮忙。
这是我们在餐厅院落中的合影,照片中的10个人都是南开大学的教职员工。
午饭后去参观永长寺。行车路上,导游告诉我们,永长寺的房舍原来是一位有钱人的私宅。这位有钱人皈依佛门之后,将自家的住宅捐出来做寺庙。自1846年建寺,到现在已经有169年的历史。
第一眼看上去,永长寺色彩鲜亮明快,造型风格与中国的寺庙有显著差异。
这是进入寺庙的大门,门楣和对联的文字都是中文的,但是大门造型与装饰风格与中国寺庙显著不同。
寺内见到的匾额和对联的文字也都是中文的。
庙堂里悬挂着一块木匾,清晰记录了当地佛门信众为了给佛像镀金而自愿捐赠的银钱数量。
我大致数了一下,共有50个捐赠人,最多的布施叁仟大元,最少的拾大元,合计14030大元。募捐时间是“岁次戊申年”。1968年是戊申年,按照60年一个周期计算,上一个戊申年应该是1908年,再上一个戊申年是1848年,距现在167年。我猜测,这个匾额文字应该是建庙以后众信徒的捐赠记录。不知道当时“大元”与现在的越南货币如何换算。
佛龛门楣上精美的雕塑。
寺庙天井庭院里的拱门、连廊、假山、屋顶的雕花山墙,都与我们在中国见到的庙宇风格不同。
寺院西侧有一尊白色的弥勒大佛的坐像。
永长寺的院落中,花木扶疏,池水荡漾。在水面上中看到庙堂的倒影,仿佛是一副构图简约的油画。
阳光明媚。永长寺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犹如仙境中的楼台亭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