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电视剧《青年医生》有感

(2015-01-02 18:45:02)
标签:

电视剧

医患关系

医生

生命

分类: 有感

我很少看电视剧,偶尔看到播放电视剧就跟着看一会儿,但是很少有耐心看完一整部几十集的电视剧。

前些日子,随意地看了一集《青年医生》,让我欲罢不能,遂在网络上找到该剧的视频,利用元旦放假时间一气儿看完。

这部电视剧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背景,以三名医学院学生的教学实习为切入点,介绍了发生在急诊室的一系列悲欢离合故事。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很接地气,涉及许多当前许多敏感的社会问题。

首先,医患关系问题。这部电视剧比较深刻地剖析了医生在这个问题中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希望尽自己努力为患者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而导致的质疑、责难甚至诉讼。电视剧中的许多情节和场面,让我屡感似曾相识。我母亲生前体弱多病,父亲生前曾遭遇车祸,我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多次与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打交道。作为一名患者家属,我认为,绝大多数医生对患者是认真负责任的,那种不送红包就敷衍塞责的医生不是没有,但绝对不是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当前医患之间的冲突频发,屡屡见诸媒体?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且患者及家属处于信息的弱势,他们单纯地认为,医生是天职是治病救人,如果病人没有救过来,就是医生的失职,就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这种观点一旦成为主流的社会舆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生和医院的压力,使得他们在疑难重症面前顾虑重重,为了保护自己,医生不得不在采取一些紧急处置措施之前征求患者家属的同意;而有的患者家属因为各种原因不理解、不配合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但是这种情况下个别患者家属却不认为是他自身的问题,反过来要求医院承担责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青年医生》中,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李丹的家属给予医生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最后挽回了患者的生命,而心梗患者刘希光的家属则是相反的典型,犹豫、怀疑、质疑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使得他们的亲人丧失了生命。如果患者家属能够及早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治疗措施的必要性、治疗措施中存在的风险,给予医生必要的理解和信任,这种因为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的悲剧应该能够相应地减少。

其次,医疗的目的是为了给病人解除痛苦还是延缓生命。一般情况下,这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病人罹患不治之症,医生和病人家属就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现在,借助于先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推迟病人的死亡时间,但是同时也加剧了病人的痛苦。这话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是在延长病人生命的同时增加病人的痛苦,还是在减少痛苦的情况下让病人安详而有尊严的离去?《青年医生》中患者程美凤逝前的要求,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理智的回答。话虽如此说,但是真正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一般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回想我父亲临终前,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急剧恶化,眼看着父亲承受的痛苦与日俱增,我作为他唯一的女儿仍然希望他能多活几天,仍然坚持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延缓他的生命。现在想起来,那可能是父亲一生中最痛苦的几天。我真不知道,我当时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这部电视剧还涉及了许多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例如,社会医疗体系改革的模式,中青年白领过劳死的案例、年轻女孩过度减肥损害健康的现象、患者生前捐献遗体的行为等,虽然并不深刻,但是也能给人以警醒。

这部电视剧中多数人物各有特点,性格丰满,光彩照人,但是李兰英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失败,过于脸谱化。剧中她的身份是院长夫人、医学院教务处的主任,却是一幅女巫的形象,对医生颐指气使,对学生更是动不动就用“你还想不想毕业”来要挟。我在高校工作多年,接触过一些做教务管理的老师,没有见过这种素质的。我不否认实际生活中确实有这种人,但是他或她担任高校教务处领导的概率应该非常小。原因在于,任何一个高校都不能容忍教务处领导用学生的职业前景为作为交换自身利益的筹码。

另外,这部电视剧中的植入广告痕迹比较明显。例如,不时看到剧中人物称赞百草相宜护肤品、畅饮RIO饮料,这些与剧情没有什么关系,显得的过于突兀。

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内容探究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思路,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深思,尽管存在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