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的教学态度
(2014-10-25 22:43:54)
标签:
教育态度效果练习讲课 |
分类: 有感 |
下午,给2014级单证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讲课,讲授“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
这门课程我已经讲了10年,应该算是驾轻就熟,但是仍然不敢掉以轻心,每次上课时之前都要认真备课,并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和课程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课件。
今年1月份,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的四个准则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对2号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内容的调整。而修订的条款恰好涉及今天讲课的内容。所以我需要用比平常备课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按照教学方案,每次课我都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做10道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讲授的知识和方法。这次也不例外。在评阅学生的练习题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不到位,因此有些很简单的题都没有答对。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由此可见,教师自己认为简单、讲课时一带而过的内容;学生可能并不熟悉,也许一知半解。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说明,尽管我备课很认真,但是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全面,缺乏有针对性教学安排。
这件事让我回想起我所见到的哈佛大学教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2005年,我和三位同事到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参加案例教学培训项目。当时参加这个项目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十几所大学的70名教授。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哈佛商学院各专业的知名教授。这些教授的教学认真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记得一位哈佛教授参加我们这个小组讨论,他能够非常准确地说出这个组每位成员来自的学校、讲授的课程、甚至发表的著作。他告诉我们,他们(不止他一个人)在备课时会详细了解每位参与者的职业背景、专业领域、研究成果,进而根据参与者的专业背景安排教学进度、选择讨论案例,甚至会针对不同参与者的专业背景在课堂上提问不同的问题。难怪他们的课讲得那么好,原来是“功夫在课外”。
我不敢奢望做到哈佛教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但是总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希望下次课不再出现今天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