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小节看个别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

标签:
社会公德缺失遵守手机 |
分类: 有感 |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社会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
在传统、封闭型社会向现代、开放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半径迅速扩大;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行为,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人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的不便或不快,就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一种社会公德意识,也是评价和判断其道德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人的社会公德意识水平可以通过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得到体现。
近期见到一些人的行为举止,虽属小节,但是可以影射其社会公德意识的部分缺失。举例说明如下:
有的人在集体活动中不遵守时间规定,这种情况在旅游团队中比较常见。旅游中每到一个景点停车时,导游都会再三强调开车时间,希望每位成员准时返回,否则会影响下一个旅游景点的参观时间;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以后的行车路线、停车泊位和后续的景点安排等。尽管如此,总是有人姗姗来迟。有的人因为道路不熟悉,晚到三、五分钟,大家还觉得可以谅解;而有的人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却没有一点愧疚之意,还振振有辞地讲,这个地方我以后不会再来了,所以这次要看仔细了才行。这种态度真让人无语。
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举止失当。尤其是在机场、车站等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个别旅客不考虑是否影响他人,也不考虑是否影响自己的形象,随意躺卧,令人侧目。下图中的这位女子,在机场候机厅里,躺下就睡,对过往旅客的不满之声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还有的人,无视航空管理部门限制使用手机的规定,在飞机上用手机。尤其是在飞机降落过程中,尽管广播中一再强调:在飞机完全停稳之前,请不要打开手机。但是周围座位不断传出的电话铃声和短信铃声,说明许多旅客根本没有理会上述规定。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与航空管理松懈有关。如此密集的电话铃声和短信铃声,空乘人员不可能听不到,但是却不加制止,这种不作为实际上就是默认。因此,某些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行为与管理制度失效有直接的关系。
希望这些有悖社会公德的行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