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东寺怀古”暗示敢作敢为的司棋——《红楼梦》灯谜浅析(九)
(2014-07-17 23:53:00)
标签:
红楼梦约会书信撮成 |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第九首是“蒲东寺怀古”,诗的全文如下:“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诗中的“蒲东寺”就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今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故事中,赶考路过普救寺的张生与客居于此的崔莺莺经后者的丫鬟红娘牵线而相爱,演绎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千古佳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红娘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因此被视为“骨贱身轻”。第二句中的“私掖偷携”是对红娘主动为张生和莺莺牵线搭桥行为的生动写照;“强撮成”则说明红娘为此所做的顽强努力。“虽被夫人时吊起”,影射《西厢记》里“拷红”一场的情节;“已经勾引彼同行”说明《西厢记》的最后结局。
在开始分析这首诗时,我循着前面几首诗的分析思路,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名单中寻找与诗句内容有联系、有对应关系的女子,但是总是不得要领。后来,仔细斟酌《红楼梦》书中与怀古诗有关的的几行文字,受到一些启发。
在五十一回中,看到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她的观点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探春和李纨也都支持黛玉的观点,宝钗听说,方罢了。
上述几句话让我意识到,这是否有可能是作者借宝钗之口告诉读者,十首怀古诗中的前八首在金陵十二钗簿籍中有据可查,而后面两首则无考,因此需要从不在册女子中去寻找。这样一想,感到思路豁然开朗,答案立刻清晰可见。
我认为,这首“蒲东寺怀古”暗示了敢作敢为的司棋。
司棋是贾迎春房里的大丫鬟。迎春性格怯懦,事事无主见。与迎春的性格相反,司棋虽然是只是个丫鬟,但是颇有“二层主子”的做派,她口角锋利,行为泼辣,与大观园中的管事的奶奶们多有冲突。她可以颐指气使地责骂手下的小丫头(她的主人迎春都不敢这样做),也可以为了一碗鸡蛋羹与厨房管事的大打出手。七十一回,王夫人在抄检大观园时,发现了司棋与其姑家表弟、也是其情人的往来书信及定情之物,将司棋赶出大观园。后来,司棋的表弟来接她,却遭到她母亲的横加阻拦。司棋矢志不移,绝望之下撞墙而死。
这就是司棋:口角锋利、性格刚烈,一身作事一身当,对爱情忠贞不二。“蒲东寺怀古”对司棋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白描式的介绍和概括。
“私掖偷携强撮成”暗示司棋与其表哥传授情书香囊、私订终身的行为;其中的“强撮成”凸显司棋顶住社会舆论压力,顽强争取自身幸福的行为。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的含义是,司棋与其表哥的行为虽然被王夫人的抄检运动所发现,声名扫地,但是她坦然自若,问心无愧,下决心与情人此生同行。当母亲表示绝不成全这桩婚姻时,她便以死明志,绝不违心地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