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石案铭”的拜月桌——康百万庄园游记(四)

标签:
石桌镜子石案铭中秋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参观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过程中,一方放置在院中央的石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下面左侧图片是我拍的石桌图片。由于时值中午,阳光很强烈,桌面下的阴影较重,因此看不清桌面下边牙板上的图案。右测图片我在网络上搜索的一张石桌图片,看上去光线比较柔和,比我拍的那张清晰得多。
石桌用青石板雕刻而成,古朴而厚重。每个桌腿朝外的两个面上雕刻了不同字体的“寿”字,共计是八个“寿”字。桌面下边的牙板上雕刻着葫芦、蒲扇、宝剑、荷花、鱼鼓、萧、花篮、笏板八种宝器,寓意暗八仙。图片上看到的这一面牙板,左边图案好象是葫芦,寓意铁拐李,右边图案可能是蒲扇,寓意钟离汉。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是当年康家人中秋节拜月时所用的石桌。每年拜月之时,康家在此石桌上不仅陈设月饼、果品等常见供品,还要摆放上金条、元宝之类贵重物品;一则显示主人生活的富有,另外也取“今(金)夜团圆”之意。
导游还提醒我们注意桌子下面的镜子。她告诉我们,石桌的底部镌刻着一段铭文,被称为“石案铭”。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在桌子下面放一盆水,借助月光可以清晰地看到倒映在水中的铭文。现在放在桌子下面的镜子就是用来代替水盆,白天在镜子中也可以看到桌子背面的铭文。康氏家族在赏月、祭月的同时,能够通过拜读水中的铭文来领略先辈的教诲。我听到这里非常好奇,就蹲到桌子旁边,从牙板下面往上看,果然看到桌子背面有雕刻的文字,笔力刚健,风格逑劲。导游看到我如此认真,就补充说,桌子背面的字都是反着写的,倒映在水中的铭文才是正的。
这是院子中刻着“案铭”铭文的展牌。
“石案铭”与“留余匾”,共同构成了康氏家族的精神财富。在康氏家族中传承不息,在中原大地福荫桑梓。例如,康家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1773-1850),常行修桥铺路等善举。根据历史记载,在其七十五岁的寿宴上,他不让乡亲送礼,只让来客携带尚未清偿的借债文书;并在寿宴上一把火烧掉乡邻欠债的帐目和契约,令债户感动至极,多年以来被乡邻传为佳话。
康家庄园主乐善好施的举动,既是“留余匾”家训思想的生动写照,也是“石案铭”提倡自我磨练所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