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个别学生钻空子的论文盲审制度

(2014-04-24 22:11:53)
标签:

论文

复制比

盲审

制度漏洞

教育

分类: 有感

这几年,为了提高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南开大学对专业硕士论文实行答辩前双重审查制度;即先对论文进行复制比审查,达到要求(复制比不超过20%)的论文可以进入盲审,通过盲审的论文可以进入答辩环节。

按照这个规定,申请答辩的学生应该先提交论文的电子文档,用于复制比审查。通过复制比审查之后,再将该电子文档打印两本用于盲审。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为了相对快捷地完成盲审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同时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的论文。如果电子文档通过了复制比审查,就直接将已经打印好的论文送给专家盲审,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执行过程居然被个别学生钻了空子。

今天上午,会计专业硕士中心聘请的专家们在进行论文盲审时,将所有论文的电子文档与打印文档进行对比,发现了一篇论文的电子文档与打印文档相差非常多。

例如,该篇论文电子文档中的一段如下:“高校后者包括学校总部管理压力,也不作业可以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的责任,这与高校的生产过程不是流程不相适应,高校没学校的作业时必须从组织概念。摆脱这种专业给学校带来的收益在眉睫,有效可行的途径是转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核算的观念,制定有效成本法引入高校教育成本体系,算一笔明白得到较准确的生均培养人们的疑虑。”所有参加盲审的专家都读不懂上述文字的含义。而同一是篇论文的打印文档语句还算通顺,最起码大家都能够看得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是,论文作者知道他的论文中借鉴参考他人文献的比例比较大,通不过复制比检测。同时,他认为进行盲审的专家不会将打印论文与电子文档进行对比,因此他提交用于复制比检测的电子版论文和用于盲审的打印论文是两个不同的版本。上述那份文字混乱、语言不通的电子文档是用于应付复制比检测的;而打印的论文则是复制比较高的版本,是用于盲审的。

这篇论文,理所当然地被盲审专家否定掉了。

以后,需要进一步规范论文复制比检测和盲审制度的执行流程,杜绝这种制度上漏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