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子造茶山的试验
(2014-04-13 23:20:21)
标签:
宜兴紫砂茶山试验沏茶 |
分类: 趣谈 |
我上中学时,比较喜欢听地理课,因为讲地理课的夏老师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当地的风物特产、民间传说融合在一起,讲得绘声绘色,非常生动。
在讲江苏省地理概况时,夏老师特别提到宜兴紫砂壶。他说,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江苏宜兴的紫砂泥最好,所以做出来的壶也最好。他还告诉我们,宜兴紫砂壶不仅造型别致,而且还可以长出“茶山”来。所谓茶山,实际上就是茶壶内壁积累的茶锈。使用时间越长,沏茶的次数越多,茶锈自然越厚。但是宜兴紫砂壶茶锈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需要再向茶壶里放茶叶,只向壶中倒开水,也可以沏出清香扑鼻的好茶来,因此被称为“茶山”。
夏老师讲的话,让我感觉很有趣,因此印象比较深刻。但是从未想到实践检验一下。
大约是在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将这个典故讲给儿子听。当时他问我,“沏茶多了,茶壶里真的可以长出茶山吗?”我没有给他确定的回答。谁想到,他就打算要亲自试验一次。
第二天,我在准备沏茶时,发现茶叶罐里面空空的,一片茶叶也没有了。那是我刚买的半斤碧螺春,才沏了几次,昨天还有多半罐呢,怎么会都不见了?当我拿起茶壶时,却意外地发现了那些失踪的茶叶都在茶壶里。茶壶被茶叶塞得满满的,倒都倒不出来。我想到昨天儿子的疑问,猜想这八成是他干的。
我向儿子查证此事,他坦然承认;并且认真地说:你不是说茶壶沏茶多了就可以长出茶山来吗,我就想在茶壶里造出一个茶山来。
儿子的话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我告诉他,不是随便什么茶壶都可以长茶山,只有宜兴紫砂壶才有可能;而且,沏茶多是指沏茶次数多,不是一次放的茶叶多。
儿子造茶山的试验当然以失败告终。我虽然很心疼被他浪费掉的半罐茶叶,但是他那种敢于试验、探索真理的态度却让我感到没有理由批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