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兵器中的精品——文物撷珍(二)

(2013-04-04 23:40:23)
标签:

兵器

斧钺

干戈

休闲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这是一套介绍中国古代兵器文物的书签,纸材质,四枚,长方形,彩色印刷。这套书签和昨天介绍的精品文物书签,都来自一位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朋友的馈赠。

这套书签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昆仑出版社联合制作,书签正面以豆绿色花纹为背景,各枚书签的上方是一个类似于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图案,中间有一幅古代兵器文物的图片;图片上端文字说明该兵器的朝代和名称。四枚书签中,两枚印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另外两枚印有“昆仑出版社”。

这四枚书签分别介绍不同时代的冷兵器。自左至右,各枚书签图片中的兵器分别是:商代“亚丑”丑钺,商代卉纹铜钺,战国铜戈,春秋铜短剑和战国铁短剑。

古代兵器中的精品——文物撷珍(二)

 

我第一次看到第一、第二枚书签中介绍的“钺”时,不知道是什么物件,更不了解其用途。尤其是第一枚书签中的商代“亚丑”丑钺,乍一看还以为是个面具。

在网络上搜索得知,钺是一种兵器,以青铜或铁制成,其形制似斧,上有竖孔,用于安装钺柄,钺的使用以砍劈为主。《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两者区别在于,斧刃比钺窄,钺刃的形状像板斧但较宽,呈弧形,似新月。单田芳的评书中,常用“刀枪箭戟、斧钺勾叉”概指古代的各类兵器,钺就是其中一种。

钺作为做为一种兵器,产生于商代。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到唐宋时期仍是一种重要的步兵武器。原因在于,唐宋期间的战争对象主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镖悍骑兵。长柄斧钺在对付骑兵时有其特殊优势,上砍骑兵,下砍马蹄,有利于以步战取胜。

宋以后,钺因其形制沉重,灵活不足,逐渐退出兵器系列,仅保留仪仗用途,常作为持有者权力的表现之用,或在祭祀等特定的场合还有使用。

第三枚书签中的图片帮助我加深了对“戈”的理解。对我来说,“戈”字并不陌生,因为在常用成语中,戈被用来泛指武器。例如:枕戈待旦、化干戈为玉帛等。但是我以前没有想过,戈是否是一种真实存在过的武器,是什么具体形状的武器,这次才得以一见真容。通过网络搜索得知,戈是古代的一种用青铜或铁制成的有横刃的兵器,装有长柄:用以横击、钩割或啄刺敌人,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不再使用。

借助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我曾经看到不少有花纹的剑(谁知道那是真剑,还是道具剑),却没有想过这些花纹是如何形成的。我的一位朋友喜爱收集剑,他向我展示过他在浙江龙泉买的两口剑。在那两口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遍布剑身的精美花纹;其中一口剑的花纹弯弯曲曲,象是海水退潮时留在沙滩上波浪痕迹,另一口剑的花纹象是错落有致的鱼鳞。但是如果用手触摸却都非常光滑,一点没有凹凸感,真是非常神奇。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花纹是在制剑过程中,采用多种钢材折叠煅打或反复揉炼而自然形成,磨之不去,扪之无艮,可视而不能触及,可摄影而不能拓摸(杨泓《中国兵器史稿》)。

第四枚书签中展示的两把短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却依然寒光粼粼,且剑身、剑柄上花纹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我猜想,这两把短剑上花纹应该也是“可视而不能触及,可摄影而不能拓摸的。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亲眼见到这些冷兵器中的精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