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红楼梦人物(七)

标签:
李纨以退为进低调休闲 |
分类: 读《红楼梦》有感 |
这又是一套红楼梦人物形象书签,木材质,十二枚,近似长方形。和前面介绍的十二枚一套的水浒人物书签同时购买于广州市的某个旅游纪念品小摊。
各枚书签的上端有镂空的花纹,花纹形状象一朵盛开荷花的横截面。每枚书签中是一个金陵十二钗人物的图象和名字。
这是书签正面的图案:从左至右分别是凤姐弄权、元春省亲、探春结社、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李纨课子、可卿春困、妙玉奉茶、惜春描园、湘云眠芍、巧姐遭祸、迎春颂经。
每枚书签的背面印一首诗,其内容是对书签正面人物命运的简要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各首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改写,其印刷质量比较差,部分文字看不清楚。其中有一枚书签的背面是白板,没有任何文字,应该是书签制作者的疏忽所致。但是由于我买书签时太粗心,竟然没有发现这个但问题。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就不向大家展示书签背面的内容了。
金陵十二金钗中,李纨位列第十一。她是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子贾珠的遗孀,贾家第五代嫡系孙子贾兰的生母。年轻守寡的李纨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她在贾府中的行为处处小心,从来安分顺时,绝不越雷池半步。“惟知侍养亲子,闲时与小姑针线而已”。李纨的行为举止深得贾府高层首长的赏识,所以李纨被允许搬进了只有姑娘们才有资格居住的大观园。但是,李纨的小心和谨慎并不代表她软弱和无主见;而是她采取的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的具体反映。我对李纨的行为特征分析如下:
第一,有才但不恃才。
李纨出身官宦之家,自小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庭教育,熟读《女四书》,《列女传》,恪守三从四德。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她自身的才情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抑,但是并没有被全部淹没。搬进大观园之后,她曾有心起诗社,但是囿于身份的限制而不便出头,待到探春提出结社建议之后,李纨积极响应。她先自荐为社长,并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进而提出了第一社的题目——咏白海棠;为了实现诗社的可持续发展,她力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从而不露痕迹地从王熙凤那里得到了的公款资助。从她发表的点评来看,李纨并非如她自己所说“不会作诗”,而是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是李纨并不恃才自傲,她以主任评委身份发表的评论既显示了其不俗的诗词功底,又巧妙地避免了与各位姑娘直接争锋。
第二,敛财而不贪财。
从《红楼梦》四十五回王熙凤的口中得知,李纨每年可从贾府得到约“四五百银子”的薪酬,且她们母子及其丫鬟仆人的日常生活费用统一由贾府承担,而不需要李纨付账。也就是说,这“四五百银子”是不需要扣除任何支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便如此,李纨仍然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不露声色地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谋算。她自荐担任诗社的社长,并提供活动场所。但是社长不能白干,应该有工资;活动场所也不能白用,要付租金。初次起社咏白海棠,是在探春的秋爽斋,且由探春作东;第二次由史湘云邀社写菊花诗,地点在藕香榭,名义上是史湘云请客,实际由薛宝钗埋单。这两次活动中,李纨作为首席评委,虽然出力不少;但是毕竟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出,所以也没有理由收取管理费。第三次李纨在稻香村召开预备会,倡议在芦雪庭咏雪联句,收费是名正言顺的。她要求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每人交一两银子作为活动经费,差额由她补足。看起来她在这次活动中会承担部分费用,但是如果考虑到王熙凤先前承诺预付“五十两”银子的开办费,李纨的现金流入肯定大于现金支出。尽管如此,所有参与的人都对李纨的收费行为和标准没有异议,没有人认为李纨贪财,是在利用这个机会中饱私囊。这与贾府上下对王熙凤的评价截然不同。
我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李纨与凤姐都善于敛财,而前者比后者更胜一筹的是前者敛财有度而不贪财,她知道如何在现行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决不违规,也决不作没有收益的无用功。例如,在凤姐因病休假期间,李纨、探春、宝钗被委托代行贾府总理职责。李纨的态度是明哲保身,无论是什么人、什么理由来申请用款,反正都是贾府的公款支付,只要不影响她每年“四五百银子”的薪酬,她一概不表示反对。她犯不上为了贾府利益最大化去得罪下人,因为贾府利益最大化对她个人而言没有任何的边际效用。用公司治理的观点分析,李纨行为导致的贾府利益损失应该属于契约不完善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但是按照既定的委托代理条款,她的行为却并不逾制或违规,而且也不招人嫉恨。这就是李纨比凤姐聪明的地方。
第三,低调并不弱势。
李纨青年丧偶,膝下只有一个尚为成年的兰哥。虽然衣食无忧,但是毕竟人单势孤,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兰哥的地位和利益,李纨的日常作为虽然低调,但并不是与世无争,更不是一味忍让,其中对某些事情的处理还颇令人称道。
红楼梦二十二回有这样的记载:元春差人送灯谜给大家猜,并命各人做一个给她猜。贾母高兴,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命每人作一个谜语写在灯上给大家猜。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
上述文字不多,但是传达了两个层次的信息。首先,兰哥是贾府的嫡出重孙,是正经主子,不是随随便便跟着贾环就能够被传唤来的,必须要郑重其事专门邀请才会赏脸;其次,当时兰哥只有五岁,正是爱玩爱热闹的年龄,怎么会有如此之深的城府?可以推断,李纨所转述的兰哥之话,实际是她自己的想法。李纨是在用这种方法强调兰哥的身份,从而维护其本该享有强势地位和相关利益。
在荣国府中,王熙凤权顷一方,只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才有所收敛。但是李纨则不买王熙凤的账,她敢当面对王熙凤说:“你这个东西”、“天下的人都叫你算计了去!”甚至说凤姐“给平儿拾鞋还不要呢!”在大观园中只有李纨敢对王熙凤这样讲话;而王熙凤也真对李纨有几分畏惧和担待,李纨批评她酒后打平儿,她立刻当面向平儿检讨,保证决不再犯。其中虽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也确实说明李纨在贾府的地位不可小觑。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论智商,李纨不亚于黛玉、湘云,论情商,李纨不输给宝钗、熙凤。李纨这种有才但不恃才、敛财而不贪财、低调并不弱势的行为方式正是其以退为进处世哲学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