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为公”联想到“允公允能——书签中的人物形象(二)

标签:
孙中山天下为公允公允能杂谈 |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
昨天,收到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用快递从广东寄来的一套书签。
书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孙中山名言警句和展示中山市的发展成就,纸质,一套十枚,长方型,双面彩色印刷,购于广东中山市的孙中山纪念馆。
十枚书签的正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和孙先生名言的书法作品,包括“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博爱”等。书签背面介绍孙中山先生故居和名言警句。
这是其中五枚书签正面的图案和文字。
这是其中五枚书签背面的图案和文字。
这是另外五枚书签正面的图案和文字。
孙先生提倡的“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人因孙中山的推崇而对这四个字非常熟悉,以至于有的人将 “天下为公”误认为是孙先生的首创,我就曾经是误认者之一。
这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图片。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书签背面展示的孙先生语录知之甚少。看到第二排从右边数第二张书签背面的语录,我感觉正好是对“天下为公”的诠释。这段语录如下:“人人对于国家社会,当视为我个人与他人组织而成。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有时凡有益于国家社会之事,即牺牲一己之利益,为之而不惜,然后国家社会乃能曰于臻于进步。”根据我的理解,孙先生提倡的“天下为公”,应当是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为己任,并用这个理念指导国家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组织工作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指导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
欣赏这套书签的同时,我想起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曾经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将“天下为公”的理念引深到对南开大学校训的诠释中。我在南开大学新闻网找到了这条题目为“校长龚克赴甘肃灵台参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新闻报道。根据该报道,龚克与实践团学生座谈时说,“公能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也要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学会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允公允能”的“公”指的是以天下为公。只有心中有大局,才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学习工作的意义。”
龚校长的话,将“天下为公”的理念与“允公允能”的校训融和在一起,为高校学生恪守“天下为公”的理念指出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