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揽胜——在书签中观景赏花(五)

标签:
四川青城山乐山杂谈 |
分类: 书签收集纵横谈 |
这是介绍四川著名风景区的书签,纸质烫银印刷,一套五枚,近似于长方形。这套书签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制作的非卖品,用于出版社之间的交流。我的收藏来自于一位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朋友的馈赠。
这是书签的正面,用彩色烫银的图案显示出长江三峡、嘉州大佛、峨眉金顶、青城幽趣、剑门雄关的景色。在每枚书签的右下角,用篆刻的方式标出各景区的名称。各枚书签的篆刻方式各有特色,长江三峡和剑门雄关使用阳刻方式,字是凸起的;嘉州大佛、峨眉金顶使用阴刻方式,字是凹陷的;而青城幽趣的篆刻最有特色,使用半阴半阳的方式,青城两个字是阳刻,幽趣两个字是阴刻。
这是书签的的背面,其内容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撰写的有关该景色的诗句。
长江三峡书签背面的诗句是唐朝李白的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嘉州大佛书签背面的的诗句是唐朝司空曙的“题凌云寺”中的前四句: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这首诗的后面四句应该是: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当时我有所不解,为什么将乐山大佛称为嘉州大佛?后来上网搜索料才知道,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由于大佛地处乐山市,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所以后人将其称为乐山大佛。但是其原本的名称就应该是嘉州大佛。
峨眉金顶书签背面的诗句是唐朝李白所著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青城幽趣书签背面的诗句是唐朝杜甫的“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剑门雄关书签背面的诗句是南宋陆游的“剑门道中遇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套书签的图片的线条粗旷,图案简约,颇有版画的效果,颜色与意境相配合,巴山蜀水的秀美和险峻跃然纸上;正面的图片和背面的诗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把玩这套书签,你能够领略到三峡之美,大佛之巨,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唐宋名家流连于天府胜境时的激情和惬意。
上述五个风景区中,我有幸游览过三个:长江三峡、乐山大佛、青城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青城山。
1988年,我还在读硕士研究生,到成都参加西南财经大学(当时还是西南财经学院)举办的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散会之后到青城山一游。当时的青城山处处草木丰盛,各种古树遮天蔽日,行走在蜿蜒的盘山道上,不时看到掩映于竹影林荫中的道观楼台。由于游人不多,没有现在旅游景点的人头攒动,只是间或听到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鸣声,越发显得静谧和清幽。我当时想,古人说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应该是这般景象。我还记得,由于走的口渴,我们进入一个道观去找水喝。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道士提着一把大铁壶,里面是刚烧开的山泉水,给我们每人沏了一杯茶。我们在感激之余问他多少钱,他笑笑说,这里不是茶馆,不要钱的,你们口渴了尽管喝。也许是因为那时太渴了,也许是为这位道士的话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到现在还能回想起那杯茶的甘甜和清香。
听当地人讲,青城山圣灯(又称神灯)景色堪称奇观。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明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里宛如银河中的点点繁星闪烁。民间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可惜我们去的时间是11月份,没有机会观赏奇妙的圣灯景观。
附注:
介绍剑门关的网页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9314.htm
介绍青城山的网页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3966.htm
介绍峨眉金顶的网页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78807.htm
介绍乐山大佛的网页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