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2012-12-28 20:12:21)
标签:
杂谈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有幸聆听了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感触颇多。教师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营造一种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一、善于把握情感,朗读指导循序渐进
整节课教师把朗读指导作为教学重点,指导有层次,特别到位。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如指导“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一处得朗读,教师先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感受美,说感受;然后再要求学生把高兴的感受读出来,并且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觉,学生立刻说出:“如一股清凉的海风”的优美句子,教师顺势利导,以谁能让这股清凉的海风吹进我们的教室,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朗读顿时优美起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平台。
我们知道儿童多采用形象思维,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既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美丽活动的图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陶冶了情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色彩鲜艳的珊瑚……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由扶到放,引导为主,充分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感悟和体验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其中课文对海底的描写最具体。正是这一原因,老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描写海底的这一段。课的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在美丽的课件中,进入海底,跟文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而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走进文本,自由取景,自由感悟。
四、以阅读代替感悟,以表达促进阅读。
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后,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教学鱼时,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