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迎新春——蛇年说蛇

标签:
创造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杂谈 |
分类: 书房墨香 |

蛇的传说
1、农夫与蛇: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2、白蛇传传说:是白蛇白娘子的故事,白蛇传又名白娘子传奇、雷峰塔传奇等,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相遇相恋结姻,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3、蛟蛇化龙:传说蛇500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再500年长角,再过千年长翅膀,便成神龙。故称龙为“大龙”,蛇为“小龙”。《左传》《孟子》诸书将龙蛇并列,如“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龙蛇居之”等。可见古人对龙蛇的认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蛇与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追溯历史,古代人最早把蛇作为圣物。
4、人首蛇身:我国从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华夏族的始祖女娲、伏羲、轩辕帝,都是“人首蛇身”。被儒家称为圣人者,则几乎无不与蛇有“亲缘”关系。尧母庆都,与赤蛇合婚生尧;舜母握登见大虹而生舜;夏为龙族,“夏后氏蛇身人首”。相传夏禹凿龙门之山,至空岩,有神蛇身人面,示禹八卦图,并授之玉简。禹即执此简以平定水土。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妃们,自刘邦的母亲“梦与龙交”生刘邦后,大都梦想在深宫作一次蛇的“情人”,以便早生“龙子”。
-
中国文化:在中国神话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是上古之神,传说女娲以泥土造人,伏羲与女娲兄妹相婚,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也与蛇有关,他们的母亲被描述为蛇神,因此他们被认为是“蛇的传人”。
这些文化中的蛇形象不仅象征着创造和再生,还代表着智慧、神秘和保护。在不同的传说和神话中,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起源的探索。
生肖蛇的由来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朋友,不过蛇那时长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靠肚子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青蛙十分勤快。它不但要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因此人类当然厌恶蛇,喜欢青蛙了。
蛇发现人们讨厌它,它开始仇视人,它见人就咬,见畜就吃,弄得人间很不安宁。土地神见状,告到了天宮。玉帝将蛇传上天宮,劝它改恶从善,蛇却口出狂言,绝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免得害人,从此,蛇就失去了四条腿,玉帝又见青蛙有功于人,将蛇的四条腿赐给青蛙。
青蛙有了腿之后,更为勤快了。蛇知错改过,决心重新改造自己,也开始吃害虫并拖着长长的躯体,一声不响地为人类做好事,蛇还跟着龙学治水,蛇死后,也将自己的躯体献给人类,作为药物救治了许多病人。玉帝见蛇知过能改,奋发向上,在册封十二生肖时,让它排在龙的后面,当上了人类的生肖。
蛇当上生肖以后,当然不主动伤人了,一旦恶念萌发,便将恶念化成一层皮蜕下,以示重新做“蛇”。尽管如此,它还是对青蛙拥有它的四条腿怀恨在心,因此,直到今天,蛇还是见青蛙就咬。青蛙自知占了蛇的便宜,于是见了蛇就会吓得发抖,急急忙忙地躲开。
一般而言,传说故事中的蛇不是心胸宽广的角色,人们对待俗称小龙的蛇也多有几分敬畏。汉族民谚说:“见到蛇蜕皮,不死脱层皮。”认为只要看见蛇蜕皮,是不吉利的征兆。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
九点至十一点,属巳时。
已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从洞穴中爬出来寻找食物。因此,已时是蛇最活跃的时刻。蛇与巳时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巳蛇。
纪月
农历四月为巳月。节气处于立夏—小满一芒种这段时间。农历四月,天气暖和了,蜗居在洞里的蛇开始出洞,进入觅食高峰期。故人们称农历四月为“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