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月色,被唐朝人写绝了(二)
标签:
创造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杂谈 |
分类: 书房墨香 |
王建
王建贫穷与生俱来,以至于他“终日忧衣食”。40岁后,他做个了县丞啊,司马啊。这也使得王建的诗,很“亲民”。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之夜的月亮不难写,难的是,写出共鸣与同理心。《唐才子传》说王建的厉害在于,能够“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他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才华,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李益
传说他负心薄幸,抛弃了原配,原配相思成疾而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是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写出来后,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此诗当时便被度曲入画,天下传唱。
白居易
作为中唐最伟大的诗人,在唐代诗人排行榜前三甲中,白居易是最有从政条件和能力的一个。白居易的政治理想和识器,跟李杜很接近,而政治能力高出李杜一大截。
按照正常的路径设计,白居易完全有条件以匡时济世为终身职志。但是,因为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后,他逐步修正自己的人生轨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七)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
与我不相见,于今四五年。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
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
岂无他时会,惜此清景前。
白居易的失败与退化,他纵情声色,怀念友人,都埋着深刻的无可奈何。诗中写他怀念的四个好友,其中就有元稹。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跟白居易一样,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使东川·江楼月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元稹一生情史丰富,薛涛是他的-绯-闻-女-友。
薛涛
才貌双绝的薛涛,后来被封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薛涛比元稹大11岁。他们第一次相遇,薛涛42岁,元稹31岁。这段疯狂的姐-弟-恋,大约仅维持了3个月。一次道别后,元稹再没回来。薛涛从此脱下红裙,换上了道袍。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韩愈
公元819年,在唐-宪-宗的带动下,长安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谏迎佛骨,最终他被贬为潮州刺史。走前,觉得这辈子再也无法回长安了。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shi。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这篇七古诗,公元805年中秋,韩愈写于郴州。人生由命,无可奈何的心情,流露无遗。
唐诗发展到这时,已经有了一些轮回的意味。最明显的表现,是又一个天才诗人在27岁早逝,犹如当年王勃。
李贺
李贺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多了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绿水词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秋风。
这样温情的小调,在李贺的诗中,实不多见。正如王勃的青春无敌,李贺也在最好的年纪去世。诗开始走向回光返照式的最后辉煌。“小李杜”的出场,就是一个句号。
杜牧
杜牧爷爷是宰相。他表面是个情圣、风流才子,骨子里则是个忧国忧民的战略家。他的政论文,连北宋名相司马光都佩服不已。但他一生英雄,却几无用武之地,纵有经天纬地之才。
长安夜月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杜牧自己就是一首诗。这首诗悲凄沧桑,从才华横溢的少年写到老气横秋的晚年。这首诗荡气回肠,从意气风发的斗志昂扬,写到两鬓寒霜的酒醉心凉。
和杜牧堪称难兄难弟的,便是李商隐了。
李商隐
几乎是杜牧命运的复写,李商隐一生也无奈成为政治牺牲品。痛苦徘徊,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是“朦胧诗”的鼻祖。一千多年来,无人解得他诗中的真正含意。只能以晦涩难懂来搪塞和解读,殊不知,越是难懂,越藏着深刻的苦痛。
公元858年,李商隐郁郁而终。此时,杜牧已死去6年。对唐诗来说,最后的大咖双双陨落,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然凋零。(文章源自《最爱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