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2023-07-07 05:00:01)
标签:

创造生活

珍惜生活

享受生活

杂谈

分类: 书房墨香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个气候特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33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小暑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清淡且富有营养为宜。推荐饮食如下:
   
    炒鳝片: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蜜汁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传统,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绿豆芽: 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素炒豆皮,具有补虚止汗的功效;蚕豆炖牛肉,具有健脾利湿、补虚强体的功效;西瓜番茄汁,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都有益处。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药茶: 天气炎热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为此要做好防暑降温。推荐防暑茶:

    绿豆酸梅茶,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消暑解毒茶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消暑祛湿茶,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清心解暑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六月六”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风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风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入伏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风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风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风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一、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三、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四、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旧文新发)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夏日炎炎   更激发文人雅士的创作热情                  
 
                                             苦热        南宋  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诗意: 鳞鳞,形容云层波纹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波光鳞鳞。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如坐在蒸笼里,身上汗水滂沱。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意: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听到了隆隆的。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鹰感阴气生sha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sha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
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意: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热热荷风送香气,炎炎小暑滴竹露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谢 谢 您 访 问 阅 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