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川居士的博客 欢迎您访问阅览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中,加入了同学群亲戚群。但是有些人,只是加入群里,却很少出现。群里聊得热火朝天,他一声不吭。群里讨论各种事情,他很少参与。
这样的人,既不退群,也不互动,也许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也许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也许是屏蔽了群,不看信息。其实他们往往都是以下这四种人,看一看你是哪一种?
1、不喜欢社交,性格内向的人
不管是亲戚群,还是同学群,有些人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他们群居守口,独处守心,不喜欢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见闻,不喜欢在群里跟别人互动起来。他们或许被朋友出卖过,或许曾经因为说错话得罪过人,或者其它原因,所以沉默少言,不太合群。
这样的人,不喜欢社交,因为吃过亏上过当,所以有了防备心,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所以隐形于微信群中,给自己寻找安全感。
2、工作太忙碌,无暇顾及他人
有一种人,他们专注于工作,终日忙碌,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所以对于微信群里的事情,就很少去关注。在他们眼里,时间宝贵,不能白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上。
这种人,把心思全放在工作和家庭上,根本无暇顾及他人。他们在群里不说话,并不是清高傲慢,而是因为工作太忙碌,也碍于同学亲戚情面,不能退群,留在里面。
3、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有一种人,他们思想独立,有主见,他们意志坚定,有头脑。对于微信群里的一些人,他们不屑与之为伍。见到群里有人八卦瞎议论,看到群里有人拉着要砍价,他们就不想参与,干脆沉默。
这种人,把圈子和三观看得很重要,他们认为三观和圈子不同,就没必要强融。与其在无聊的人事上浪费时间,还不如留心身边重要的人事。之所以不退群,是因为,群里有关系好的亲戚和同学。
4、与挚友交心,从不交浅言深
有一种人,在生活上和挚友交谈甚欢,但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却少言寡语。所以亲戚群和同学群中,他们很少露面,装得很孤冷。这种人,其实很聪明,对挚友无话不谈,掏心掏肺,对旁人却平平静静,不愿多谈。他们知道哪些人重要,他们明白什么话能说。所以在群里不互动,不交谈,避免了很多纷争和麻烦。
微信群中,熟人很多,不是所有人都会在群中,侃侃而谈,事事回应。毕竟人心复杂善变。感情容易改变。很多时候多言惹祸,
不如保持沉默。对于自己合不来的圈子和人,没必要去强融和讨好。真心的就相处,虚伪的就远离,看穿不揭穿,看透不说透,心知肚明,做好自己就行!(信息源自网络)

画川感悟手机另类话题: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星转斗移,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了。在校园内,小学生打手机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处可见。幼儿园的小把戏也会用手机玩游戏,听喜欢的音乐。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手机的人数不但日渐增多,而且一人拥有多部手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联络工具。手机的性能实在是太多了,电话、金融、交通、阅读、储存、摄像、录音、相机、电影、电视、上网、查询、微信、字典、词典、购物、学习外语、滚动新闻......,完全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手机无疑是科技送给我们的绝好礼物,在手机已成为我们身体的“器官”的当下,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很多,比如被窃听和泄密。
不管承认与否,在享受技术的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已经成为被手机监视的一部分。手机的无与伦比的随身性,让你不关机,就永远在场,而且不只是声音。在多媒体技术的“进化”作用下,手机的全球定位功能、拍照功能等等已经可以让你的身体无时无刻在任何“现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学生人人拥有手机,一些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未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在下课时间打电话回家,和亲朋好友联系。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将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的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或者娱乐。
中学生手机的三大用途:收发微信、玩游戏、上网。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玩游戏、能上网、还能听音乐、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的电脑、手提式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方便联络,非常轻便。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长联系的很少。成绩下降,视力减退,退学逃学,和父母关系淡泊,已成为少数学生们玩手机的新的“公害”!



我们在公共场所掏出手机,我们在会场接听手机,我们在交际场合拨弄手机,我们在谈判桌上需要手机,我们在休闲之余玩弄手机,我们的床边、饭桌边、办公桌边放着手机,我们无所顾忌的在一切场合甚至在WC里方便时也玩弄手机。现在的人们,没有手机会抓狂的。上有老,下有小,有亲朋好友在天涯海角,关掉手机,你敢生活几天吗?我们终于成为了手机的闺蜜、情人、挚爱和奴隶。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和生活更便利,结果却使得许多人群更加孤独,手机带给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千万不可漠视:
生活圈子变窄。沉溺于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孤独感增加。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商户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导致疲劳。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严重。
影响新陈代谢。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削减思考的能力。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
画川友情提醒:下狠心,限制玩手机时间,户外走走,公园跑跑,读点纸书,听听音乐,逛逛菜市场,找朋友聊天,别成为手机的闺蜜、情人和奴隶,那是可悲和可怜的!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