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实的生活才可能是稳靠的和快乐的
(2016-09-12 20:44:18)
标签:
教育文化校园人文 |
分类: 若无所思 |
只有真实的生活才可能是稳靠的和快乐的
——2016年人文学院迎新致辞[1]
孙周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各位新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原因有几条:其一,各位是我院建院70周年、复院10周年之际进校的学生,时机特别好,也是我们搬到今天这幢新楼以后迎来的第一批新生。搬入新楼意味着我院的办学条件改善了,比以前好多了。其二,我院第一次实现了我们设想的招生计划。今年我们招了96位本科生,101位研究生,其中29位博士生,72位硕士生,基本上实现了我几年前提出的目标,就是:每年招100名本科生,100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人多总归是兴旺的表现。其三,你们进校才三四天时间,就经历了两位校长,原来的校长裴钢教授刚刚给你们讲完话,新校长钟志华教授就来了。四天两校长,谁有这么好的运气呢?我到同济工作14年了,也只是经历了四个校长而已。还有,再过十天八天的,我们学院院长也要换了,本人也要被免掉了,新院长其实已经坐在下面了,是这位年轻有为的叶隽教授。本来我们想在校长更换前把这事办了,也省得我今天来致词了,但因为某种外部的技术原因,竟被校长们抢了先。
刚刚我讲了今天是个好日子,但我们这个时代却未必特别让人放心。我们这个时代差不多是“乱、虚、急”的时代,一个乱哄哄、空洞洞、急吼吼的时代。今年七月我住在德国柏林,22号慕尼黑恐怖袭击,23号一大早我就收到一位法国老朋友的微信:别在欧洲乱跑了,快点回国卖点小酒自己喝去吧。德国是我一直认为相当安定和安全的国家,但当时一周内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谁不紧张呀?出门都提心吊胆、东张西望的。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感觉不好了,去年二月在从德国到法国的路上,我和太太的钱包全给偷了——你偷就偷,给我们留下一个好吗?或者,帮帮忙,把证和卡留下好吗?
中国似乎要好些,但也有一些十分不好的情况。据我所知,今年中国大学新生中,被电信诈骗谋杀的学生不少于三位,这好像是往年不曾有过的。在座各位不错,没有上当受骗,当然不用自杀,相信大家也不至于如此脆弱。我自己经常不敢接陌生电话,这几天有个电话是山东临沂打来的,老是打,我就是不接,后来心想是革命老区来的电话,不一定是骗子吧?接起来,才知道是给我送快递的,是印刷厂送来的几箱新书。快递公司说:先生帮忙啊,我们的车子绕你们同济三天了,你就是不接电话。我说我以为你是骗子。——各位看看,这都是什么状况?
至于“虚”,我不知道怎么准确地描述之。总的来说,我们今天的人类生活越来越虚空了,“虚拟与虚无”已经是当下人类生存状态的基本标识。前两天女儿问我:啥叫“虚拟时代”呀?我也不知道怎么确切地跟她说。想了想,最后我说:我们以前没事干的时候可以数钱啊,数钱多快乐呀?厚厚一垒,感觉多好,多有质感,但现在我们连这样的快乐也没有了——这就是虚拟时代。
还有就是“急”。我想各位都能体会到的。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个人行色匆匆,弄得都是总理或者老板似的,急吼吼地说话,急吼吼地办事。大学应该是最宁静的场所,现在也成了热闹无比的地方。今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人类正在加速度地走向一种新状态,可能是一种非人的状态。但真要这样,也不用如此拼命和急色吧?
脑子好不好使,这事情太重要了。据说现在人群中的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是相当高了,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就是脑子不好使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要在人文学院建设一个心理学系,是专门给人看心病的。当我说人文科学具有历史感、批判性和未来性时,我是想表明人文科学是一门整体性的学问,把人类的过去、当前和将来都关照到了,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和思想方式都考虑到了。只有在这样丰富而多样的思考基础上,才可能有好的脑子。脑子不好,是因为偏狭而没有宽广的视野、固执而没有自由的思想、直向而不会转弯。以前有个搞工程的领导,人蛮好,但到我们院里,说到哲学和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就指示我们以后要以“汽车社会学”为重点。我当时真想把他赶出去。
其次是好趣味。平常我们像猪一样活着,平淡而无趣,当然也不错,也没什么问题。技术商业机制的运作更加重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平均和同质。这时候,强调个体异质性和特殊性的人文科学,却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一点儿亮色和趣味,让我们感觉到人类文化不一样的可能性,人类生活中不一样的意义——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好趣味难得,越来越难得,幸亏我们还有艺术,还有文学,还有哲学在。
最后是好表达,也就是好好说话和优美写作的能力,我以为主要也得靠人文科学来培养。在今天这个普遍交往的时代里,我们经常要感动,也经常需要打动别人。如果一个人既不会感动,也不会打动别人,那么这个人差不多已经到了自闭和抑郁的状态,就有点危险了。但如何感动、被什么感动,大概是一个趣味问题,而如何打动别人则是一个表达问题。人文科学的学习和训练,根本上也是一个表达的训练。
好了,我已经说太多了。好脑子、好趣味和好表达,是人文科学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各位来到人文学院,不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得先来想一想:什么是人文科学?在今天这样一个普遍非人文的时代里为何要学人文学科?以上是我给出的回答,也是我经常愿意重复的,可供各位参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人文科学有什么用场,或者无论我们对于人文科学有什么期待,好的脑子也罢,好的趣味也罢,好的表达也罢,关键却只有一点,就是要追求真实。我这里故意不说“真理”而说“真实”。“真理”也许太高太大了,因此经常不可接近,也经常走向它的反面。多少虚假和谎言顶着“真理”美名?“真实”却可以是具体细微的,是时时要在生活的细部来体会和实行的。在今天这个“乱、虚、急”的时代里,真实尤其难得,也尤其难守。我们常常处于政治和理论的谎言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科技专家们为我们提供的相互矛盾的判断,今天的专家们一会儿说智能机器人马上要消灭人类了,一会儿又说人类马上能克服衰老基因了,就要长生不老了,我们因此经常不明真相,不知所措,仓皇不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需要批判,需要重新定位。我想,在这个时代里,人文科学能够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追求真实的精神定力。
追求真实,做一个真实的人,这听起来容易,其实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了。但不论多难,我们都得为此而努力,因为我想,只有真实的生活才可能是稳靠的生活,也才可能是快乐的生活。